11月16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中廣核攜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自主核電站“神經中樞”和睦系統、核電智能機器人、我國在非洲最大的投資項目納米比亞湖山鈾礦模型及核技術應用產品等重大科研成果參會。這是中廣核連續八年在高交會上亮相,同時是中廣核首次集中展示核電機器人。
首次亮相深圳高交會的中廣核核電機器人,自帶“明星”屬性,甫一登場就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作為覆蓋核探測技術、自動化、電子技術、加工制造等多個領域的高度集成智能化高科技產品,中廣核自主研發的核電特種機器人可為核電站的日常運維等提供堅實保障。
在以藍色和白色為主色調的中廣核展廳,兩款核電機器人被擺放在突出位置進行展示。一款是今年5月剛通過驗收的核電站蒸汽發生器二次側爬壁機器人,它可在狹小空間下穩定爬壁,具有多傳感器、柔性伸縮機械手、多關節機械臂和耐輻射高清攝像能力,目前已在大亞灣核電站實現了示范應用,效果良好。爬壁機器人系統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國外核心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將大幅降低核電站運維費用,提高我國核電站此類檢查設備的國產化程度,提升核電站運維的安全性。另外一款是蒸汽發生器二次側視頻檢查機器人,它可算是“千里眼”,可攜帶不同末端執行器對蒸汽發生器二次側筒體內壁、傳熱管進行全方位的視頻檢查。
近年來,中廣核一直致力于核電機器人研發,累計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數十項,研制出的多款核電機器人成功運用在各個核電站現場,為核電的安全運營保駕護航。2016年9月,由中廣核研究院牽頭申報的“深圳核電作業機器人關鍵技術工程實驗室”獲得深圳市政府批復,這可為核電作業機器人的產業化推廣提供有力技術支撐,進一步增強國內核電產業競爭力。
在此次高交會上,中廣核還展出了讓國人引以為傲的“國家名片”華龍一號、中國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站“神經中樞”和睦系統等代表國家科技競爭能力的創新利器。
一直以來,中廣核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將科技研發當作集團“立業之本、發展之基”。近年來,中廣核科技投入有較大增長,從2007年的3.8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29.8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59%,科技創新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大幅高于國家對企業的要求。同時,科技創新轉化效益突出,2016年中廣核科技成果轉化率達91%,全年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7.2億元,同比增加250%。
中廣核董事長賀禹表示,中廣核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繼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以科技戰略專項與尖峰計劃為重點突破,依托一批示范工程帶動自主創新,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核電成為代表國家競爭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助力科技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