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英特爾結盟AMD反擊英偉達,誰是未來芯片之王?

時間:2017-11-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英特爾和AMD,這對曾經在處理器上的“老對手”近日結盟,看樣子是要挑戰“顯卡之王”英偉達。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英特爾和AMD,這對曾經在處理器上的“老對手”近日結盟,看樣子是要挑戰“顯卡之王”英偉達。

三家的恩怨糾紛要從PC時代說起。

英特爾無疑是PC芯片領域最具實力的廠商。作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CPU制造商,其奔騰和酷睿系列處理器被廣大消費者所熟知,而AMD則是一家同時擁有CPU與GPU研發能力的芯片公司,速龍和APU系列處理器是英特爾在PC處理器上最大的競爭對手。

在AMD業績最好的2006年,其市場份額曾經與英特爾只有分厘之差,而現在雙方的市場份額為英特爾70%,AMD30%,后者雖然落后,但實力依然不能小覷。

而英偉達和AMD在游戲PC領域也是對歡喜冤家,目前圖形芯片市場由英偉達和AMD主導。

英特爾結盟AMD反擊英偉達,誰是未來芯片之王

從份額來看,英偉達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GPU廠商,從市場調研機構JonPeddieResearch的數據來看,目前英偉達依然占據獨立GPU市場70%的份額,AMD則占30%左右。英偉達將近一半的營收來自以PC為中心的游戲業務。

隨著PC市場份額被壓縮,三方都在向數據領域轉型,代表的行業有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其中業務碰撞最為激烈的就有英特爾和英偉達。

由于深度學習對GPU的強烈需求,英偉達數據中心部門業績今年翻了一倍。同時使用英偉達開發者增長了3倍達到400000人,使用英偉達GPU的人工智能開發者則增長了25倍。這讓處于轉型階段并且一直有著“技術自信”的英特爾感到了威脅。

英特爾也在向數據公司轉型。在英特爾看來,不管是人工智能還是無人駕駛,這些新興領域所需要的數據處理能力正是該公司的強項,對處理器提出的計算要求遠遠超過了傳統的個人電腦和服務器。但由于英偉達針對特定算法領域添加了專門的處理器來替代CPU,在選擇上,英特爾在CPU的能力似乎變得沒有那么重要了。

曾經的“小弟”不時放出“摩爾定律已經失效”的觀點,這讓英特爾多少感到有些不適。

“老虎不發威你以為是病貓嗎?”當英特爾的高管在今年年初喊出這句話時,實際上背后的反擊已經開始。

從PC角度看,目前大多數高性能筆記本電腦,厚度大多在26毫米左右,一些輕薄筆記本的厚度更是下降到16毫米左右,有些甚至薄到只有11毫米,但這也意味著很難再往如此輕薄的電腦中塞入獨立顯卡。因此,英特爾和AMD想到了一個方法來改善這個問題,那就是利用EMIB嵌入式多芯片封裝技術將英特爾的CPU和AMD的VegaGPU核心以及HBM2顯存封裝在一起。

一位英特爾的工作人員對筆者表示,這次是整合AMD的顯卡裝入英特爾的處理器里面,強強聯合,直奔英偉達大本營。

事實上,Intel和AMD的圖形技術交叉授權從去年3月就已經開始,并且近日英特爾又挖走了AMD的前高管RajaKoduri,在筆者看來,無疑顯示了英特爾對高端獨立顯卡的重視,直白一些,就是希望在英偉達的地盤對它形成牽制。

更重要的是,從某種意義上看,高端顯卡代表的是視頻游戲玩家使用的高性能圖形卡,而現在開始越來越多地被用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上。所以對于英特爾來說,張開手臂,擁抱對手AMD,不僅僅是因為想做一本輕薄的筆記本這么簡單,未來芯片之王,才是終極目標。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