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仍然向好,企業兼并重組仍在繼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東芝芯片收購尚未落定,又傳博通或收購高通,最大收購案或許又將再一次刷新記錄。
盡管全球半導體成長低于5%,但相關業者也認為半導體產值非常大,即便是5%也不能算是不好的成長,主因系半導體實在是非常大的產業,從供給跟需求來看,需求單位wafer確實增加。另一方面,單價更是關鍵,如果單價下滑就會對產業不利,但今年從需求面來看,不管是IoT、Smart-Driving、Robot等等,有很多新的應用,并沒有看到需求往下掉。
而半導體產業的持續重組,跟該產業的日漸成熟有關。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看起來都是往好的方向走,龍頭大廠在購并后,進一步分割旗下部門而各自聚焦在專門領域,龍頭大廠其實是在追求營業利益率、毛利的提升,而非追求殺價,這些都代表半導體產業的正面發展。
東芝芯片收購再出幺蛾子
10月24日,東芝股東批準向以貝恩資本為代表的財團出售子公司芯片業務,交易價格是175億美元。這項交易遭到了合作伙伴西數的激烈反對,后者已經提起訴訟,希望法院禁止這項交易。西數稱,該交易違反了它們的合作協議。
對此,買家貝恩資本坐不住了。其常務董事DavidGross-Loh對外接受采訪時表示,西數的起訴基于它對其權利的歪曲,這一交易對西數業務沒有任何威脅。同時他警告西數,如果執意起訴可能會采購不到閃存芯片。不過對于DavidGross-Loh的警告,西數尚未作出回應。
博通或收購芯片巨頭高通
在東芝芯片收購案幾起幾落的今天,另一大芯片巨頭也面臨被收購。據海外媒體報道,芯片領域巨頭高通正面臨被博通(Broadcom)收購,市場預估本次收購出價將超過1000億美元。
具體消息稱,本次交易博通將以每股70美元的價格,共斥資1000億美元收購高通。此消息爆出,高通股價當日上漲13%,而博通也上漲5.5%。此次收購若達成,將成為芯片史上最大一筆交易。此次收購高通一旦成功,博通必將成為多個領域的霸主對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芯片業務將打擊巨大。
芯片收購案頻現之原因
無論是東芝芯片還是高通,近兩年來半導體市場收購動作接連不斷,一次又一次刷新記錄。究其原因,摩爾定律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之前,摩爾定律背后的邏輯是:半導體行業需要以一個合適的速度增長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隨著摩爾定律慢慢失效,半導體行業也漸漸與鋼鐵、石油等傳統大工業越來越像:進入門檻高,資金需求大。
而在摩爾定律背后的終極推動力其實是經濟因素。對于大公司而言,由于先進工藝需要的資本越來越多,意味著研發新產品的風險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市場上的策略從拼命做新產品與競爭對手死磕變成了如何降低風險在市場上堅持下來。于是,伴隨著2008年后的資本寬松,我們在這兩年看到了半導體行業前所未見的公司兼并與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