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士康深圳龍華園區南部,氣派的夏普大樓往往讓人忽略緊挨著的倉庫平房。事實上,這里駐扎著夏普黑電的“統戰部”。鮮為人知的是,這一區域原本坐落著園區內最舊的廠房,擁有25年的“工齡”,如今廠房正被慢慢改造成夏普的中國大本營。
基地的新舊交替一如夏普品牌的重塑,夏普電視帶著百年的歷史,正成為中國品牌。
10月30日晚,夏普在香港維多利亞港點亮大屏,這也是富士康鮮有的品牌輸出行為。而夏普今年的業績也可圈可點,根據夏普10月28日公布的業績快報,在4月至9月的上半年財季中,公司凈利潤為347億日元,而去年同期虧損454億日元。
雙品牌運作
夏普電視自去年雙十一重回中國市場以來便來勢洶洶,日式標準加上親民的價格成為其重要的殺手锏。同時,今年樂視電視的敗退教育了資本市場,互聯網品牌份額開始讓傳統彩電廠商們蠶食。
根據集邦咨詢光電研究中心(WitsView)的數據,2017年夏普第二季全球出貨量與第一季相比呈現倍數成長,排名從第九位升至第四位,上半年整體出貨達380萬臺,年增70%。但值得注意的是,夏普在中國內銷渠道有庫存過高的現象,加上中國品牌也準備在下半年加強促銷,內憂外患之下,夏普在中國市場能否維持上半年的火熱表現,決定了今年品牌是否能順利達成中國市場1000萬臺的出貨目標。
按照富士康的規劃,夏普品牌仍定位為高端品牌,以8K電視作為旗艦產品,采用日本夏普屏幕。中低端產品線則由富士康原有品牌富可視來補足,主要集中在50吋、40吋、32吋電視,采用群創的屏幕。富可視品牌相關負責人任廷明向記者表示:“集團希望在2018年達到國內市占率第一,僅僅做高端市場不足夠,必須彌補入門級產品。目前夏普32吋電視的銷量就占國內整體市場的30%以上。”
多渠道、多品牌也是夏普的進攻策略,富士康科技集團副總裁陳振國談道:“今年9月30號富可視在中國重新出發,明年第一季度開始,群創也將開始賣電視,減少面板出售。高端品牌只有夏普,在中高端系類中會有夏普、富可視雙品牌出現。”如今,夏普的生產基地已不僅僅在南京,還有煙臺、佛山、重慶、貴陽、北京等地均是國內的產地。
在海外市場,雙品牌策略也將延續。陳振國介紹道,在美國市場夏普還沒有把自有品牌拿回來,第一步會先推富可視品牌;第二步會在美國本土推出“飛鷹”(FlyingEagle)品牌。此前,富士康就決定在美國開展飛鷹項目,該項目包括電視、手機等多個產品。
“新夏普”轉型
投資夏普以來,夏普品牌成為富士康轉型的重要依托。在電視產業上,富士康從生產到營銷都對夏普進行了整改,在日本總部,富士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出任夏普社長,實施改革計劃,對采購、審批流程、賞罰制度等各方面做出變革;陳振國則主攻中國市場,在深圳設立夏普的全球研發、設計中心,統籌運營。
在夏普和富士康的融合中,雙方亦有難處。陳振國說道:“一方面是團隊在語言上的溝通障礙;另一方面是文化上的沖突,比如對一個產品標準的認定,在我們看來在中國賣當然要按中國標準,但是夏普方面希望按照原有的日本標準,所以對于標準的細節、高低都會進行探討。”
按照富士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的規劃,富士康將來絕對不是一個制造業公司,而是要從制造服務業到科技服務業轉型。
與此同時,品牌和生態的建立也伴隨著硬件設施的更新,深圳的龍華園區也將進行新一輪改革。“集團在國內有38個廠區,龍華科技園區是第一代園區,2012年、2013年曾經最多達到47萬人,目前大概是15萬人;第二代在昆山和煙臺,當時主要任務是產業鏈群聚的建設;第三代園區在成都、鄭州,目的是擴大廠區。第四代園區以貴陽標準,主打環保、節能、科技,”陳振國具體介紹道,“未來龍華園區希望能打造成第五代園區,成為工業4.0示范園區和智慧型園區,而不是加工型園區。”
據悉,深圳龍華園區的多媒體互動界面研究中心也對夏普電視進行全力支持。例如,該研究中心的用戶體驗研究實驗室成立于去年6月,針對中國市場設計UI系統。在園區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參觀了電視的檢測中心,包括電視電磁波輻射量測、包裝的跌落、擠壓測試、機械沖擊測驗等等,來檢測機械零部件脆弱點、產品強度和包裝性能。
他還透露,上海富士康商貿總部明年將要落成,位于陸家嘴,將成為集團金融中心和商貿業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