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化”建設高度融合,工業4.0以及《中國制造2025》在資金、標準、平臺等多方面的日益優化,恰逢機遇,智能制造成為很多品牌產品線延伸的不二選擇。在一些品牌意欲掘金裝備制造業的同時,一批制造業龍頭企業正陸續進場智能裝備產業,試圖在產業新藍海投資中占足優勢。
智能裝備,顧名思義就是采用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在電子智能制造領域,我們目睹了手機品牌華為、小米席卷式的市場業績,其在全球電子領域大放光彩,真正實現國產手機品牌在國際市場“質”的飛躍。
作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體現,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對于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實現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推動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升級發展,政府鼓勵和支持民間企業的積極參與。一方面,優化產業結構,鼓勵民營企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15個重點領域,推動優勢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同時加快推進民營企業智能制造,實施企業制造裝備升級和互聯網化提升兩大計劃,推廣機器人應用,推動建設一批示范智能工廠。
工信部2015年實施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直接切入制造活動的關鍵環節,在制造業各個領域實施推廣應用。
面對潛力巨大的智能裝備市場,中國企業不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窗口,同時也將遭遇多重挑戰。新的市場進入者紛紛涌現,而傳統市場參與者也在通過內生和并購方式拓展現有業務和新業務,布局智能裝備產業。與此同時,國際競爭者也在積極攻占國內市場,大型智能裝備巨頭們通過在中國不斷完善產品組合,以豐富經驗及先進技術搶占市場份額。
隨著人工成本的提高,用工成本急劇增加,在利潤微薄的當下,企業急需謀求高效的生產方式,以縮小成本“拔高”利潤。對于企業而言,借助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智能專用裝備的發展,尤其在精密和智能儀器與試驗設備領域,對涉及石油化工、生物醫藥、環境監測等產業發展需要,嚴格落實生產過程精密化、綠色化、自動化、智能化,帶動工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將成為獲利最快、最正確途徑之一。
總的來說,中國企業雖然在硬件及技術能力上普遍落后于國外企業,但是有著對市場更加了解、享受國家政策支持等優勢。隨著國家進一步推動工業4.0,中國企業必須緊跟政策方向,在智能裝備市場上占據先機。
更多資訊請關注智能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