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中國消費者赴日搶購馬桶蓋、電飯煲的熱潮曾一度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日本制造”似乎就意味著精品,所謂的“工匠精神”更是被國人捧上了天。然而就是這些以精細、嚴謹而著稱的“日本制造”,如今卻被頻繁爆出各類違規、造假丑聞或缺陷問題,這讓我們引發深思,“日本制造”到底怎么了?
神戶制鋼被爆篡改數據丑聞
車身作為汽車的主要承載件,需要保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疲勞耐久性能從而使整車具有良好的安全、振動噪聲和耐久性能。為了提高汽車的安全、可靠性能,車輛大量使用高強度的鋼材。
日本神戶制鋼所10月8日發表公告,稱其生產的鋁制部件、銅部件等在強度等方面沒有滿足顧客方的品質標準。該公司違反交易合同,篡改了品質數據,而公司供應對象包括了豐田、馬自達、斯巴魯等日系車企。神戶制鋼產出的“高強度鋼板”比普通鋼板具備更高的強度,主要應用于汽車車體骨架部件,可以極大的提升汽車輕量化水平。同時在汽車鋁合金方面(主要是汽車引擎蓋)占據了日本市場50%份額,在汽車懸架裝置用鋁鍛件方面獲得了日本國內最高的市場份額。
一輛汽車的零件包括了無數細小的螺絲釘和彈簧。就是這些細小不起眼的零部件,卻對整車正常運行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就比如汽車發動機閥門彈簧,尺寸精度要求極高,并且在發動機運轉中承受動負荷(每分鐘要受到1000次以上甚至高達3000次的循環應力),除此以外,還要受到汽油燃燒的熱負荷作用。打開神戶鋼鐵的官方網站,產品介紹中“世界2輛車中就有1輛使用”該企業生產的汽車閥門彈簧用線材。這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這如果在高速公路上發生發動機故障后果不堪設想。
目前,豐田宣稱對旗下的汽車安全性進行確認,如果涉及汽車性能和安全將啟動大規模召回。同時表示國內在售的合資豐田汽車沒有采用神戶制鋼的元件,沒有任何影響。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神戶制鋼生產的鋁鍛造的汽車懸架被廣泛應用在豐田旗下豪華品牌雷克薩斯車型上,所以進口至國內的部分車型一定會受到影響。
“奪命氣囊”致高田破產
其實在幾個月前,豐田才實施了在中國召回計劃,因汽車安全氣囊隱患,召回包括卡羅拉、雅力士、威馳、埃爾法在內的多款車型,總計超過了65萬輛。
而召回涉及的安全氣囊,是來自日本的高田公司。在過去10年間,搭載高田生產的安全氣囊造成超過百人死傷的“死亡氣囊”。歸結原因是該氣囊未安裝干燥的硝酸銨發生器,在安全氣囊展開時,會有可能有碎片飛出傷及乘客。
高田是日系車主要的供貨商,并且通過在德國的分公司向通用、寶馬等美、德系品牌供貨,高田氣囊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高達20%。這也使得由高田問題氣囊引起的全球范圍內汽車召回事件持續發酵,召回市場包括日本本土、北美、歐洲及中國等,召回規模也不斷擴大。
然而高田的“奪命氣囊”問題還沒有結束,而是從質量問題進一步演變成了造假丑聞。調查組公布的結果顯示,高田安全氣囊在測試中存在數據操控和篡改的問題,在質量監測環節中,高田工程師故意遺漏部分重要數據來滿足車企的要求。
問題氣囊事件讓高田的企業形象蕩然無存。雖然豐田、本田等日系汽車制造商短期內因技術等問題無法棄用高田,但很多歐美品牌已經喪失對高田的信任,轉用其他品牌安全氣囊。這也使得擁有84年歷史的高田黯然倒下,中國寧波均勝電子控股的美國KSS收購高田除了與問題氣囊召回有關的全部資產。
日系輕型車不一定“省油”
省油一直是日系車的一大賣點,不過,這兩年三菱、鈴木相繼被爆出油耗造假。去年4月,三菱汽車社長相川哲郎召開新聞發布會,承認在四款輕型汽車的燃油效率測試中存在違規操作,以美化排放水平,涉及車輛超過60萬輛。據相關調查顯示,三菱車型在油耗測試中,對輪胎靜負荷采取了作弊處理,致使測試的油耗比實際低出5%~10%。
同年5月,日本第二大輕型汽車生產商鈴木汽車也承認其在本土銷售的16款車型存在燃油測試造假,共計210余萬輛。其實省油、低價的輕型車戰略,迫使各大廠商競相采取作弊競爭,無視消費者的利益,是發生上述數據造假丑聞的最根本原因。
總結:曾經風光無限的日本企業急與求成或掩蓋業績下滑,采取了非常不光彩的手段去競爭。種種丑聞的爆出,讓人不經感嘆日系車就一定可靠嗎?日系車還值得我們信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