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醫療”建設不斷深入,機器人等前沿科技與醫療領域融合持續加強,手術機器人將有望迎來更快發展,成為醫院中的標配器械。日前,由中國科學家研發的世界首臺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手術,宣告了這一關鍵科技裝備的隆重誕生。
近兩年機器人熱潮席卷全球與各大領域,手術機器人這一醫療“新星”正備受業內關注。手術機器人優勢顯著,不僅能夠解放醫生,提高手術治療水平和效率,同時對于患者來說也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隨著“智慧醫療”建設不斷深入,機器人等前沿科技與醫療領域融合持續加強,手術機器人將有望迎來更快發展,成為醫院中的標配器械。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咨詢發布的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發展趨勢指出,2016年全球遙控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約38億美元,2021年可增長至93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高達19.3%。目前在美國,機器人做微創手術的比例已經超過全院外科手術的50%。
一般手術機器人可簡單分為遙控型、輔助互動型及自動型三類。其中頗富盛名的美國加州直覺手術公司所研發制造的手術機器人達芬奇,屬于遙控型手術機器人的范疇。自1999年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第一代問世至今,已獨占全球遙控型手術機器人的市場,也讓達芬奇成為手術機器人的代名詞。
目前,國內外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外科手術機器人就是這種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該機器人擁有“微創、精確、過濾人的抖動、高靈活度、傷口更小、流血更少、術后恢復所需時間更短”等諸多優勢。截至目前,我國已擁有65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它們已經實實在在地進入了醫療第一線。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歐勇盛說,機器人機械臂設計模仿人手功能,可自動濾除震顫,一秒鐘可糾正上千次,即便醫生的手出現輕微顫抖,裝有手術器械的機械臂也不會抖動。
如同廣受贊譽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日前,由中國科學家研發的世界首臺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手術,宣告了這一關鍵科技裝備的隆重誕生。這款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在精準度方面十分優異,植入種植體精度誤差達到了0.2mm-0.3mm,比手工種植水平高出許多。
隨著種植牙手術機器人的誕生,待其逐漸完善并實現大規模應用,不僅將為患者帶來福音、為醫生帶來便捷,更加推動了手術機器人產業的整體發展。雖然目前在種植體材料方面還未實現突破,但是種植牙手術機器人在手術環節的進步已然讓人驚喜,對于控制人力成本將起到關鍵作用,或將成為扭轉我國種牙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突破口。
目前我國在種植牙手術機器人上的突破,還只是醫療機器人發展歷程當中的小小成就,更多細分領域機器人的全面進步才能助推醫療產業實現真正變革,從而為民眾的健康謀最大福祉。
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到,更高的自由度、更清晰的視野,意味著更小的創傷和更精準的治療,也意味著更高的費用。和傳統手術相比,術后住院時間減少一半,但要多花數萬元的費用,主要為機械臂前端的電剪、持針器等器械成本。因此要實現手術機器人惠及大眾,成本也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更多資訊請關注醫療機械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