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機器人熱潮席卷全球與各大領域,手術機器人這一醫療“新星”正備受業內關注。手術機器人優勢顯著,不僅能夠解放醫生,提高手術治療水平和效率,同時對于患者來說也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可謂利好重重,未來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在政策利好、老齡化加劇、消費群體增加和產業化發展提速等綜合因素影響下,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正處于高速成長階段。而在醫療機器人中占據主要地位的手術機器人更是獲得了醫務人員與患者的雙重認可。
以往,無論是身體與心理素質多好的醫生,在使用手術刀時都會有微微的顫抖。也許用肉眼看不那么明顯,但放大之后,人手的顫動就顯而易見的。最好的外科醫生可以精確到0.1毫米。但是當過了50多歲之后,精度不可避免的進一步下降。
而手術機器人則可以完美的解決這一難題,其精準度甚至可以縫合葡萄皮,這對于人類醫生來說是幾乎不可想象的。因此,手術機器人解放了醫生的雙手和雙腳,以避免醫生像傳統手術一樣站在手術臺前幾個小時,精神高度緊張。
目前,國內外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外科手術機器人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該機器人擁有“微創、精確、過濾人的抖動、高靈活度、傷口更小、流血更少、術后恢復所需時間更短”等諸多優勢。截至目前,我國已擁有65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它們已經實實在在地進入了醫療第一線。
隨著“智慧醫療”建設不斷深入,機器人等前沿科技與醫療領域融合持續加強,手術機器人將有望迎來更快發展,成為醫院中的標配器械。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當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已近萬億元規模,遠超藥品行業的增長,而手術機器人必將成為助推這一市場新一輪爆發的核心燃點。
另據《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發展趨勢》報告指出,2016年全球遙控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約38億美元,2021年可增長至93億美元,2016年至2021年的復合增長率(CAGR)預計高達19.3%。
可見,在未來數年內,手術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十分光明,市場潛力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從而減輕醫務人員負擔,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助力醫療產業的轉型升級與服務優化。
當然,手術機器人的發展有利也有弊。有利方面,手術機器人的普及可以一定程度降低不同地區醫務人員技能與經驗水平差距,平衡手術治療水平不均現象,提高醫療欠發達地區綜合診療能力,降低醫療事故發生概率。
而不利方面,手術機器人治療較為缺少溫情與人性化,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涉及私人醫療記錄、臨床數據及醫療史等信息泄露的風險,以及可能面臨黑客攻擊和器械故障等突發事件。因此,在手術機器人加速應用普及的過程中,也需要重視安全性和隱私保護,不斷完善相關保護措施與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