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銅梁區一位居民,為方便上下樓,修了一部電梯,只到自己家。網友直呼任性。其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居民樓都沒有規劃建設電梯,居民上下樓全靠爬樓梯。此外,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各領域對電梯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中國電梯人均保有量約為32.2臺/萬人,預計2022年中國電梯產量將達140.8萬臺。
電梯市場規模分析
作為現代化生活的產物,電梯已經成為城市內高層建筑和公共場所不可或缺的建筑設備,為居民提供快捷、輕松的通行便利。近些年,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人們對便捷生活要求的提高,電梯得到越來越廣泛的使用。電梯日益成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近年來我國電梯行業出現了快速發展。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17-2022年電梯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2015年我國全行業電梯總產量實現76萬臺,同比增長7.34%。預計2022我國電梯總產量將達140.8萬臺。目前,我國電梯產品的產量、銷量均居全球首位,電梯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50%以上,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梯生產和消費市場。
發達國家如英、美、日、德、法、意等國家電梯保有量水平已高達每200人擁有一部電梯,由于人口增長緩慢,其電梯保有量基本保持穩定,但其每年電梯需要量保持5%-7%的增長。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老舊電梯的淘汰和更新,以適應安全、節能、環保的發展要求;其次,技術法規的更新和新法規政策的出臺。其中涉及人身安全的強制性條款會導致既有電梯經過改造仍然不能滿足要求而被強制報廢;第三,既有建筑加裝電梯或既有建筑功能性改變需要更新電梯設備。
相比之下,我國電梯保有量快速增長,但是中國電梯人均保有量比較小。2015年中國電梯人均保有量約為32.2臺/萬人,僅僅為日本的1/6,德國的1/4,與城鎮化率較高的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我國電梯的需求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我國仍將是全球最大的電梯市場。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中高速發展的新階段,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一二線城市以外的房地產市場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受下游房地產市場影響,近年來我國電梯年產量增速趨緩。
2015年我國電梯配比指標(電梯配比指標=電梯銷量/房屋竣工面積)創出新高,達到9.3臺/萬平。長期來看,我國電梯配比在未來仍將處于提升階段,這也是電梯銷量能夠保持高位平穩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國電梯行業市場結構
我國電梯行業整機制造企業有600余家,按品牌影響力大體可分為三大梯隊,第一梯隊為十幾家外資和中外合資品牌電梯,主要是奧的斯(OTIS)、迅達、通力、三菱、蒂森克虜伯、東芝、富士達、上海三菱、廣州日立等;第二梯隊為康力電梯、江南嘉捷、遠大智能、廣日電梯、快意電梯、申龍電梯、梅輪電梯、西繼迅達,東南電梯等優秀民族品牌;第三梯隊為其他國內中小型民營電梯企業。
①外資品牌占據主導地位,但市場份額正逐漸縮小
目前,從國內電梯市場來看,外資品牌電梯約占有我國電梯市場60%-65%的份額,處于市場主導地位。隨著我國民族電梯制造企業的崛起,這一數字正在逐漸縮小。
②企業市場定位差異化
隨著我國電梯行業的飛速發展,近年來外資品牌和民族品牌電梯制造企業在品牌和目標市場定位方面逐漸差異化,從互相競爭向互相促進轉變。
外資品牌電梯企業由于掌握著部分高端電梯制造技術,加之較強的品牌影響力,其品牌和目標市場定位正逐漸聚焦于高端電梯市場,在高端市場具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
在中、低端電梯市場,民族電梯品牌在技術與產品質量方面與外資品牌差距較小,較高的性價比優勢使得我國民族品牌逐漸占據了主動。當前我國電梯市場的主要需求來源為普通住宅、保障房和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以中、低端電梯產品為主,因此民族電梯在該市場具有較高的占有率。總體而言,市場定位的差異化為我國電梯企業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③服務性收入占比上升,服務能力重要性日益凸顯
隨著《特種設備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出臺,維修、改造和保養等電梯行業服務市場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各主要電梯制造企業維修、保養等服務性收入近年來迅速上升。
截至2015年末,我國電梯保有量已經超過了400萬臺,較大的電梯保有量和持續增長的產銷量為我國電梯制造企業提供了廣闊的服務性市場空間。目前,我國電梯制造企業的自維保率普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提前戰略布局電梯服務市場,將為企業未來創造較大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