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汽車領域,‘創造性破壞’已經發生。”
這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資深合伙人兼董事、著有《創造性破壞》一書的理查德·福斯特在去年12月份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如今,大半年過去了,這種言預測似乎越來越接近事實。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9月24日舉行的常州論壇上也對這種判斷做出了肯定的回應,并表示自2016年以來,很多重要的國內外企業紛紛向電動汽車轉型,力度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最遲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傳統燃油車。”
同樣在這次論壇上,據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透露,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新能源汽車總規模將突破30萬輛,提前實現預定的2020年發展目標,并提出了2020年的新目標是達到60萬輛的規模。
彭博社對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估計
隨著一些國家和地區包括荷蘭、英國、法國和印度等計劃禁售柴油車,全球的電氣化進一步加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中國也已啟動傳統能源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
可見,電動化之勢已經勢不可擋。
7月,沃爾沃公開聲明稱,從2019年起沃爾沃推出的所有新款汽車都將是純電動或混合動力。這一宣言就像一根導火線,緊接著幾乎每一家主要的汽車制造商都宣布計劃迅速擴大自家混合動力車、插電式和純電動汽車車型。
在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寶馬、戴姆勒和大眾也都紛紛公布了自己雄心勃勃的電動化方案。
傳統車企紛紛加入電動化戰略的根本動力在于,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創造性破壞期,如果稍微反映過慢,未來或都將面臨巨大挑戰合付出慘痛低價。
陳清泰認為,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是雙線作戰的。一條戰線就是電池、電機、電控,它們主要是保障電動汽車的基本行路功能,這是電動汽車的1.0版本;另一條戰線就是信息化、網聯化、智能化,主要是滿足日益提高的消費者的體驗要求,這是電動汽車的2.0版本。當然,電動汽車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無人駕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劉斌透露,工信部有七個司以及發改委都在研究自動駕駛的報告。自動駕駛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將使得整個出行方式、整個汽車生態以及整個產業量發生巨大變革。
據估算,電動加上共享和無人駕駛技術,可能會讓交通服務的模式取代大部分的自有車輛,最極端的估計是汽車行業規模可能縮減90%。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煒曾表示,無人駕駛將使得汽車回歸使用“本質”。
“未來路上通行實現無人化、智能化后,可能我們對車輛的使用會回歸本質,就是說,以后車輛不再是個人炫耀的資本,而是回歸到使用的本源。”
隨著電子信息領域智能化新技術不斷涌現,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紛紛向汽車業滲透,無人駕駛的實現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當然,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在技術、法律和人們的認知上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