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再投96億 李嘉誠加碼押注新能源汽車

時間:2017-09-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華人首富李嘉誠也在加速入局電動車領域,投資高達51億元的長江汽車是最大手筆,項目位于杭州市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最近更是再次入局新能源汽車,9億元收購“日本特斯拉”,10億英鎊(約87億人民幣)收購了英國一能源公司。李嘉誠一出手,動輒上百億布局新能源市場,行業形勢未來非常可期。

近日,華人首富李嘉誠也在加速入局電動車領域,投資高達51億元的長江汽車是最大手筆,項目位于杭州市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最近更是再次入局新能源汽車,9億元收購“日本特斯拉”,10億英鎊(約87億人民幣)收購了英國一能源公司。李嘉誠一出手,動輒上百億布局新能源市場,行業形勢未來非常可期。

接著,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更豪氣一擲300億元在成都簡州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四川已成為吉利重心東移的“新主戰區”。吉利近年來在川布局重大項目數量眾多,包括有成都高原汽車整車項目、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項目,吉利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汽車文化中心項目等。據不完全統計,吉利在川布局項目總投資額已接近千億元。

而近年來,各大車企紛紛開啟“聯婚”模式。江淮&大眾,北汽&戴姆勒,,眾泰&福特,東風&雷諾日產聯盟,長城&御捷等國內外車企紛紛合作、成立子公司等。除了滿足雙積分政策之外,同時在不影響積分的情況下還可以開拓新能源市場。

早在2010,李嘉誠就開始投資新能源汽車行業,用李嘉誠的話講:“中國新能源車是他持續看好的市場之一”。但被譽為投資“神算子”的李嘉誠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從2010年入股五龍電動汽車后,連續多年虧損不止,平均每年近虧達10億港元。但別具慧眼的李嘉誠并沒有選擇放棄,對與新能源領域的摯愛并非常人所能讀懂。

實際上,李嘉誠在早年間就已經悄悄的前往臺灣投資,其投資方向集中在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而本次加大力度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想必是算準了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值得一提的是,51億元投資的長江汽車已經拿到發改委批復的年產5萬輛純電動汽車的生產資質。準備進攻A0級與A00級純電動乘用車細分領域。

但筆者看來,李嘉誠的目標遠不止于此,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在電動商用車的領域中,目前的市場比電動乘用車而言更加的空白,加上“禁售令”的研究已經啟動,未來的商用車領域同樣面臨著挑戰。而長江汽車先以乘用車為基礎,后續再發力客車、物流車、工程車、專用車等商用車領域,從而覆蓋電動商用車領域搶占市場,或許這才是李嘉誠真正想要的。

各行“大佬”齊聚新能源領域“搞事情”,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可以預測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會像改革開放的“深圳速度”般急速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強國指日可待。

中國已經明確啟動研究制定禁售傳統燃油汽車時間表,這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一個顛覆式的推動。但目前為止,相比起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只能用十分慘淡來形容。盡管有相關政策出臺扶持,但新能源汽車終究得不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這其中有很多因素所造,如果問題沒有一一解決,新能源汽車想要更好的發展,仍舊會受到重重阻力。

從銷量方面來看,慘淡的市場表現以及尚未克服的問題,也是預示行業發展的重大助力。雖然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很大,但不盲目跟風,先思而后行才是長久之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汽車工業也是如此,成就大業絕非一早一夕。

其次,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目前都是領著國家的補貼,對于這種相關“補貼”筆者不發表評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長長遠發展來看,降低補貼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來減輕國家財政負擔,納稅人的錢,應該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而并非目前所謂的“補貼”。二來也能夠讓企業激發企業自主研發,生產制造出消費者真正買單的汽車,而不是向某些車型連個安全氣囊,ABS剎車防抱死系統都沒有產品,并且售價還高達十多萬。

與此同時,未來3-5年內里中小型純電動汽車生產商可能面臨了倒閉潮。眾所周知,純電動汽車相比傳統燃油汽車,技術門檻大大降低。這樣一來,大批的“拼裝電動車”廠商就如同暗流涌動般躍進市場。但“騙補調查”正在洗牌整個行業格局,對于一些新入局的新能源廠家倘若拿不到這筆錢,也就等于是活活的被“晾干”,畢竟造車是大投資的行業。

再者,各大傳統車企的紛紛涌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必將會給行業帶來一定的影響力。而習慣批量生產的傳統車企,在零部件的供應上,整車生產上有著天然的優勢,自然而然成本也就降低了。在成本優勢的情況下,再進入市場的優勢就更有明顯了。這樣一來,中小型生產商必將受到擠兌。再加上傳統車企向來都是“財大氣粗”,中小型生產商未來的路可能就跟狹窄了,或是倒閉,或是被收購合并。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盡管目前得到了國家大力扶持。政策的驅動必然帶動行業發展,但如果如果一味的選擇“抓熱點”“蹭熱點”進行短期投資已獲得高昂回報,那么新能源汽車仍舊是一個創傷。就目前來看,相關原材料價格已經出現上漲趨勢,如果這些趨勢成為投資者牟取暴利的手法,那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舊是水深火熱。處于風口浪尖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只有把握好手中的產品,才能搭建消費者信任的橋梁。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