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共享汽車"BUG"不少:無證租賃 酒后駕駛

時間:2017-09-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根據廣州共享汽車專委會等機構的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底,有30余家共享汽車企業在廣州共投放了超過4200輛共享汽車

根據廣州共享汽車專委會等機構的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底,有30余家共享汽車企業在廣州共投放了超過4200輛共享汽車,按照當前各共享汽車平臺的計劃,預計年底前廣州市運營的共享汽車數字將猛增至2萬輛。使用便利的同時,因管理不善引發的事故、糾紛也不少。無證租賃、酒后駕駛、偷竊坐墊和加油卡、客服聯系不上等各種問題頻發,而且,不同于滿大街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一旦發生違章操作,如果管理不善,后果會很嚴重。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調查了幾個共享汽車使用和管理上的"BUG"。

車不認人:

缺乏監控設備身份認證很疏忽

8月底,記者通過自己的賬號在某APP上預訂了停放在中山大道駿景花園內的一輛共享汽車。與共享單車一樣簡單,租車全過程都在手機上操作,完全不用和任何工作人員打交道。記者非常順利地租到了所預訂的一輛奇瑞共享汽車,然后記者讓同行的朋友開始駕駛這輛共享汽車。35分鐘后,我們一路無阻地抵達珠江新城的還車點,順利歸還了車輛。隨后幾天,記者和朋友如此這般,順利地租用了三輛不同平臺的共享汽車。

這么操作乍看沒問題,但安全隱患卻很明顯:大部分共享汽車上沒有配備行車記錄儀和駕駛員識別系統,即只需有賬號,任何人都能駕駛共享汽車。對此,一度、GoFun、TOGO等共享汽車的工作人員面對記者的疑問,只一再強調必須是承租人自己駕駛,但卻說不清楚如何判定駕駛人就是承租人。記者查閱這些共享公司注冊條件和使用規定留意到,當前共享汽車公司雖然對承租人的駕照身份和駕齡(如6個月以上)有所規定和限制,但對實際駕駛者的監控手段卻一片空白。其中一家平臺的客服表示,建議承租人遵守租車條約,因為對于已經被租用的汽車,不管實際駕駛人有無駕照,有無醉駕毒駕等,一旦因此出了事故后所造成的損失,都是由租用人承擔。

[案例鏈接]

今年8月30日,鄭州一名沒有駕照的男子,偷偷打開了路邊的一輛沒鎖車的共享汽車,誰知才開了一分鐘,就撞上了路邊的奔馳和大樹。

更為悲劇的是,今年的4月25日,成都一名駕照分被扣光了12分的年輕人,借用朋友賬號租用了一輛共享汽車,隨后就發生了碰撞事故,將一人當場撞死,一人膝蓋粉碎性骨折。

人不懂車:

車型不同使用提示不夠

記者留意到,當前投放在市場上的共享車輛基本為電動汽車(除TOGO等少數平臺為汽油車),但這些電動車因制造商不一樣,操作也有盲點,極易導致安全隱患。記者與朋友在租賃一輛奇瑞牌的電動車時,因朋友第一次駕駛電動汽車,他按了POWER一鍵啟動卻沒啟動,最終找到問題:他在車輛啟動前,就把旋轉掛擋提前擰錯到D擋了。此外,與一般汽油車不同,純電動車并沒有手剎這個設置。所以,記者與朋友租賃的一臺TOGO的SMART共享汽車也有驚險體驗:朋友正常啟動了這輛汽油小車后,駕駛了一兩百米后發覺油門特別吃力,這時才發現手剎沒有放下。最為驚險的是,記者在駕駛一輛北汽的共享汽車時,朋友途中"誤操作"竟按了一下一鍵啟動鍵,當場導致車輛瞬間電力消失,直接靜止趴窩在路上!所幸未出事故。

以上這些都是用車小問題,卻也是當前很多駕駛者初次接觸車輛極易犯的小錯誤。記者在多輛共享汽車的車內發現,大多并沒有貼車輛使用的注意事項,甚至在大部分車輛內部,找不到原車的車輛使用手冊。在TOGO等共享汽車的車內,也僅有一張"取還車注意事項"的提示紙。

當前全國范圍內因承租人不熟悉共享汽車,造成的事故很典型:今年4月份,寧波一位駕駛共享汽車的陳女士,不小心在車內點了結算,結果被鎖在了車內。在幾番無法撥通客服電話的情況下,陳女士在將近40攝氏度高溫的密閉車廂里足足等待了半小時。最終通過報警,砸開車窗,才成功獲救,而且陳女士還要賠償這輛共享車的玻璃錢。記者從汽車廠家了解到,幾乎所有的車輛在上鎖后,依然能通過車內的開鎖按鈕開門。譬如寧波女士這種被困的情況,她只需按一下車門側邊的開鎖鍵就能自救。

暗病不少:

不明故障車輛半路上沒電"趴窩"

在采訪當中,不少共享汽車平臺的客服均告訴記者:定期會有專人檢查車況,保證車輛正常使用。然而事實是否如此呢?記者在一個月內隨機體驗的結果發現,雖然大部分共享車輛的車內環境能讓人接受,但記者也曾租到好幾輛"臟車":譬如駕駛座地板上有不少塵泥的北汽純電動車;落下了名片、食物包裝袋等垃圾的一輛知豆電動車;還有的共享汽車上煙味非常濃郁,空調還有異味!9月初,在三元里的一個共享汽車停放點,記者遇到一名前來檢查的工作人員,他對記者坦言,自己大概一個月左右幫這些共享車輛清理一次。記者隨即提出疑問:"共享汽車屬于運營車輛,使用頻繁,清潔和車況檢查的保養周期是不是應該更頻密些?"該名工作人員表示,他一般按照公司規定去做,如去維修廠檢查車況也是按照公里數來定,大概5000或10000公里檢查一次。此外,租賃共享電動車,續航里程也是特別需要留意的。記者實際體驗中發現,大部分電動車租賃時顯示的續航里程,或許并非真正能使用到的里程數。8月底,記者嘗試駕駛一輛號稱續航里程達到190km左右的北汽共享電動車從廣州去中山,結果在中山市內行駛了不到90km,車輛就顯示電量只支持再開30km,記者只能匆匆忙忙去找充電樁充電。

本地一位在豐田維修廠有23年修車經驗的劉琦師傅告訴記者:共享汽車每天都要被不同的使用者使用,有的粗暴駕駛,有的開去跑爛路,很容易就給車輛暗中埋下毛病。而且電動車的電池也存在自然損耗。他建議,參與運營的車輛,從安全角度,檢查保養的頻率一個月一次最佳。

今年8月30日凌晨,一對小夫妻在南京租了一輛共享汽車,在行駛至鎮江觀音山隧道內時,車輛突然沒電拋錨。隧道內車來車往,險象環生!

好在鎮江交警支隊機動大隊民警巡邏發現,當即援手救助,才避免了尷尬。

麻煩挺多:違章、車輛損壞存糾紛

使用共享汽車,如果遇到違章、車輛損壞等事故,也極易惹糾紛。全媒體記者在采訪中,收到了不少使用者的反饋:本月4日,汪先生收到GoFun的一條繳費信息,稱汪先生租賃期間,造成了輪胎損壞,需要繳納50元的補胎費用。汪先生對此非常不解:對方在他歸還車輛三天之后才發的消息,而且并沒有提供任何能證明車胎是他本人破壞的證據。他表示,這三天內車輛的輪胎可能因為露天停放原因,被其他人損壞也不得而知,根本說不清責任。雖然他堅持要證據,但平臺卻一直無法提供。

更倒霉的是陳小姐,日前她與家人去西安旅游,租了輛共享汽車代步,結果不小心與出租車搶道出了輕微事故,按道理可以走快速理賠通道。當到了理賠中心,工作人員卻告知,該共享汽車的交強險是在外地繳納的,不能在當地進行快速理賠,必須要交警出事故責任認定書。陳小姐表示,當時多次撥打客服電話后才接通,客服竟告知她,因人手不足,暫時無法過去處理,建議陳小姐找拖車將車子拖去指定修理廠。"我在租車時也買了'10元不計免賠'的險種,平臺的使用條約上第十條也規定:1500元以下的賠償租車人都可以無需承擔!原本以為很快可以解決,結果整整耗費了一整天的時間還沒處理好,還被收了一千多元的拖車費,旅游的心情都沒了!"陳小姐告訴記者,由于體驗不好,她事后想注銷賬號并讓平臺退回押金,結果客服卻告訴她,因為車輛事故定損賠償流程還在進行,只有處理好了之后,押金才能退還。

[律師說法]

廣州信德律師事務所的方律師建議,對于租用人駕駛共享汽車發生交通事故以及第三方駕駛共享汽車發生的事故,不能僅靠保險或劃分責任來買單,運營企業也應該在管理上多下功夫。

企業有苦難言:

監管漏洞導致不少共享車被"閑置"

雖然共享汽車的承租者們有不少使用的尷尬事和麻煩事,但共享汽車公司也有各種無奈。廣州本地一家共享汽車相關負責人李總向記者表示,從全國范圍來看,承租者無證租賃、酒后駕駛、偷竊坐墊和加油卡,還有長期存在不處理交通違章的各種問題頻發。此外,還有平臺的相關負責人透露,有的用戶在使用車輛時發生了違章,但一直拒絕處理,按交警部門規定,車輛累積五次違章就無法正常運營,因此導致公司有不少共享車輛被迫"閑置"。

李總向記者坦言,并非共享汽車公司不愿意作為,但高科技的監管設備和手段會提高運營成本。

他表示,"現在沒有一家平臺的運營模式可以實現盈利,對于新設備投入,大家都想,但資金有限"。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注冊運營汽車分時租賃的企業超過370家,但大多數投放車輛數量只有一兩百輛,超過1000輛的大型公司非常少。

監管部門有話說:

將實現"不良信用"數據共享

今年8月初,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特別提到鼓勵共享汽車的發展,并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在此基礎上,廣州市相關監管部門表示,也將制定共享汽車的管理文件。廣州市交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共享汽車是一種新型的服務業態,廣州交委將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文件,制定廣州市相關的管理文件。他表示,只要規范管理好,這些新的交通運輸業的業態在廣州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對于共享汽車行業的監管措施,廣州共享汽車專委會也開聲表示,將在行業內實現"不良信用"數據的共享,在全行業實現數據共享。同時與保險公司、交警部門等溝通合作。如建議公安交警部門針對租賃行業車輛違章處罰的特殊情況,建議實行"人車分離",并將違章處罰落實到違章主體身上;同時,建議保險公司探索針對汽車分時租賃以分鐘、小時計算的這種方式,開發相關分時租賃的專屬保險產品,在降低分時租賃企業保費的同時,最大可能地保障承租人的生命安全。

與此同時,GoFun出行、TOGO等平臺的被訪者稱,正考慮引入人臉識別、全程錄像定位等措施,明晰出租方和承租方的責任。記者留意到,當前已有共享汽車上安裝了攝像頭,當車輛啟動后,定期自動拍攝一張正在駕駛車輛的人員照片,上傳回后臺,對比該賬號對應的會員照片是否同一人,如此來監管承租人身份。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