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生命之舟 葡萄藤“長”出傳感器

時間:2006-07-31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生命之舟 葡萄藤“長”出傳感器

奉賢區塘外鎮農民邵根發這幾天老往五四農場的葡萄大棚跑。因為那里的葡萄藤上“長”出了傳感器,能關注每株葡萄的生長情況,他很有興趣。借助數字技術,使農業種植更精準,如今滬郊已有20%左右的農民親身體驗到了“精準農業”的魅力。   在五四農場葡萄生長溫室,如同小彈簧般的傳感器緊挨著果實,成了葡萄的把脈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植物科學系教授王世平介紹,在葡萄果粒的生長期,每天都有幾毫米的細微變化。果實膨脹收縮,傳感器感受到的力也有所不同。彈力轉化成電流信號,通過大棚內的控制盤,傳回后方計算機。根據已有數學模型,農業專家可以據此分析出土壤的水分含量。如果水分偏低,自動灌溉機就開始工作。比起傳統的目測估算法,傳感器收集的數據更及時更精準;如果每株葡萄都裝上這個小玩意,不同生長需求的葡萄就能得到個性化的服務。   大田里的農作物也可享受個性化“診斷”和“治療”。已使用過“智能收割機”的松江區農民老楊贊不絕口:安裝在收割機頂部的高精度產量傳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統(GPS),可以根據收割進來的稻谷的撞擊力度,“讀出”農田內不同區域的不同產量。如果產量偏低,就要用變量施肥機對這塊地“對癥下藥”。據介紹,過去傳統的施肥機是定量而平均施肥,出發前由駕駛員調整施肥機下端排肥輪的開口角度,精確度有限,肥量誤差一般在10%左右。現在,給變量施肥機裝上嵌入式智能控制系統,只要在觸摸屏上輕輕拉動施肥曲線,數據指令通過電液伺服系統傳到排肥輪,就可以隨意改變排肥輪的開口度。以一塊地平均需要25公斤肥為例,駕駛員僅需設定30公斤和10公斤的上下限,就可根據實際需要,拉開土地間肥料多少的梯度,做到因地施肥。目前,這個由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劉成良教授課題組研制的變量施肥機,已在松江泖新農場投入使用,并成功施肥200畝。   “粗放型的傳統農業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施肥,不管土地肥沃貧瘠,要補大家一齊補,殺病蟲害也是’一人生病,全家吃藥’。如此耕作,不僅造成人力、肥力的浪費,也不利于環保。”在上海精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究員楊星衛看來,精準農業的核心理念就是借助智能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有效管理軟件等數字化手段,避免傳統“經驗主義”帶來的不科學性,做到“因材施教”,對農作物實施個性化培育。專家笑稱,對照電腦開出的“傻瓜式”菜單,即便一人種植3萬畝地,也能做到精耕細作。   上海農工商現代農業園區精準農業實驗示范基地的實驗表明,有了數字農業鼎力相助,每畝試驗田平均減少施肥6公斤,農作物增產40公斤。采用數字農業技術種植的葡萄,能使光合作用最大化,不僅糖度提高2-4度,投產周期也可縮短一年,最高“身價”可賣到每公斤30元。記者獲悉,一套集成數字農業各項技術的系統集成軟件已開發成功,可以完成在線數據采集、數字化生產專家系統、數字模型、標準化安全生產規程、蔬菜病蟲遠程診斷等工作。 [FONT=華文行楷]源自:中國機電企業網 [/FONT]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