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中國敢為先

時間:2017-09-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在人工智能發展領域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敏感性與超前性。以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為指導

中國在人工智能發展領域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敏感性與超前性。以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為指導,工信部明確表態,正在抓緊制定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行動計劃等多項鼓勵措施,其中大數據、智能制造、機器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將首先成為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政策發力的重點。

自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的每一次技術革命,都重塑了全球經濟競爭的格局,但似乎每一次我國都失之交臂,而唯獨今日人工智能革命讓中國幸運地站到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同一條起跑線上。麥肯錫在其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的未來之路》報告書中明確宣布,中國與美國是當今世界人工智能研發領域的領頭羊。

官方數據顯示,我國去年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人工智能相關論文合計近1萬份,而英國、印度、德國和日本發表的學術研究文章總和也只相當于其一半。另外,我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745項,位列全球第二。當然,雄厚的底氣并不僅僅表現在智力成果上。2000-2016年,我國累計新增人工智能企業數1477家,占全球累計總和的18.21%。從每年新增AI企業數占當年全球AI企業總數的比重上看,中國則從2000年時的7.5%上升至2016年的23.74%;尤其是最近三年,我國新增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占累計總數的55.38%,融資總額達到了僅次于美國的27.6億美元。不僅如此,我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去年實現商業化應用機器人9萬套,同比增長28%,約占全球總量1/3。

十分重要的是,我國巨量人口所創造出的海量數據正是"訓練"人工智能系統所必需的前提條件,而廣泛而完整的產業結構則是編織人工智能系統的重要產業鏈基礎,并且正是得益于大量的搜索數據和豐富的產品線,我國的互聯網企業才走在了自然語言處理、圖像和語音識別等技術前沿。此外,目前我國具有人工智能專業人才超過5萬人,而且一名優秀的數學和計算機專業的大學應屆畢業生經過6個月培訓就可以進入人工智能行業,成為合格的人工智能工程師。基于以上優勢,麥肯錫預計,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將以50%的增速逐年增長,遠超全球市場20%的復合年增長率,到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239億元增加到381億元。

令人興奮的是,與大洋彼岸的"谷歌們"朝著人工智能快速進發的腳步相并行,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主陣營的中國企業邁向人工智能的步履也格外鏗鏘。作為近三年在國內人工智能領域跑得最快的企業,百度目前設立了深度學習研究院,旗下的北美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北京深度學習實驗室和北京大數據實驗室共開發出了270余項神經語言程序學領域專利和超過120項的深度學習專利。借此,百度的語音識別系統DeepSpeech2被《麻省理工評論》列為2016年十大突破技術。

依托阿里云和電商大數據,阿里巴巴拓展人工智能的氣勢愈來愈亢奮。除了發布了首個可視化人工智能平臺DTPAI以及人工智能客服"小蜜"和基于神經網絡、社會計算、情緒感知等原理工作的智能程序小"Ai"外,阿里前不久還推出了智能音箱"天貓精靈X1"。尤其是名為"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的兩大產品,顯著加快了阿里人工智能商業化速度。據悉,ET醫療大腦可在患者虛擬助理、醫學影像、精準醫療、藥效挖掘、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領域承擔醫生助手的角色,而ET工業大腦也正在馬不停蹄地參與到新能源、化工、環保、汽車不同制造領域的改造當中。

縱橫于大數據和用戶行為積累的寬闊腹地,騰訊發布了深度學習平臺DI-X,平臺集數據開發、訓練、預測和部署于一體,適用于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等領域,同時包括微信、QQ、天天快報等100多種產品都使用了人工智能技術,而且騰訊的智能音箱產品"耳朵"即將落地。作為一項戰略行動,騰訊已經組建成了由50余名AI科學家、200多位AI應用工程師為主陣容的AILab,重點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四個垂直領域進行人工智能研究。

除了以BAT為代表的核心勢力外,國內近幾年還涌現出了一大批在產業鏈垂直領域開疆拓土的人工智能企業,如深耕智能語音市場的科大訊飛,專注于安防的商湯科技和Face++,潛心于中文語音搜索的出門問問,一心只做語音識別的云知聲,還有致力于消費級視頻識別技術的Video++等,就連今日頭條也在探索開發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向用戶智能推送個性化新聞內容。動態地看,由于人工智能在短期內很難看到盈利,的確需要具備強大實力的龍頭企業掛帥出征才能逐漸砸出市場前景,而且只有大企業的參加,才能將市場風險攤薄,也才能推動產品和業務的優化;但從遠景來看,人工智能又不能期望一兩家公司打通上下游,它依賴更多企業的共同創新,而且初創型企業的紛紛進入,又有利于加速細分領域產品的落地,從而帶動產業鏈生成與延伸。為此,在即將出臺的人工智能產業規劃中,工信部將重點推出針對人工智能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財稅優惠政策。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