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分析自動化領域最值得關注的幾種工業通訊網絡特點

時間:2017-09-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工業通信網絡是物聯網技術領域最活躍的方向之一,也是支撐智能制造發展的基礎技術。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現已成為自動化領域熱點,尤其自動化工廠的建設,更是離不開高效、快速的通訊網絡。

工業通信網絡是物聯網技術領域最活躍的方向之一,也是支撐智能制造發展的基礎技術。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現已成為自動化領域熱點,尤其自動化工廠的建設,更是離不開高效、快速的通訊網絡。現在工業常用的工業通訊網絡有哪幾種,都有什么特點?這篇文章來揭曉。

Ethernet/IP

Ethernet/IP是一個面向工業自動化應用的工業應用層協議,在CI和ODVA公布EtherNet/IP規范一年之后,羅克韋爾自動化發布了第一代基于EtherNet/IP的產品,主要集中在Allen-BradleyControlLogix、ProcessLogix、PLC-5、SLC-500系列控制器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商已經或者正在計劃推出他們自己的EtherNet/IP產品。

EtherNet/IP協議采用TCP/IP協議發送“顯性”報文,每個信息包中不僅包含有具體應用程序數據,還包含有對這些數據的解釋,以及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的信息。由于EtherNet/IP協議充分利用了TCP/IP和UDP/IP協議的優點,將其融合在同一網絡中,使得EtherNet/IP不僅能用于普通的信息處理,還能用于傳輸對時間有苛刻要求的控制信息。

PROFINET

PROFINET由西門子公司和Profibus用戶協會開發,具有多制造商產品之間的通訊能力,自動化和工程模式,并針對分布式智能自動化系統進行了優化。其應用結果能夠大大節省配置和調試費用。PROFINET系統集成了基于Profibus的系統,提供了對現有系統投資的保護。它也可以集成其它現場總線系統。

PROFINET是一種支持分布式自動化的高級通訊系統。除了通訊功能外,PROFINET還包括了分布式自動化概念的規范,這是基于制造商無關的對象和連接編輯器和XML設備描述語言,是唯一使用已有的IT標準,沒有定義其專用工業應用協議的總線。它的對象模式的是基于微軟公司組件對象模式(COM)技術。對于網絡上所有分布式對象之間的交互操作,均使用微軟公司的DCOM協議和標準TCP和UDP協議,是新一代基于工業以太網技術的自動化總線標準。

EtherCAT

EtherCAT是一種基于以太網的開發構架的實時工業現場總線通訊協議,2003年被引入市場,2007年成為國際標準,并于2014年成為中國國家標準。相對于設置了相同循環時間的其他總線系統,EtherCAT系統結構通常能減少25%-30%的CPU負載。EtherCAT在網絡拓撲結構方面沒有任何限制,最多65535個節點可以組成線型、總線型、樹型、星型或者任意組合的拓撲結構。

利用分布時鐘的精確校準EtherCAT提供了有效的同步解決方案,在EtherCAT中,數據交換完全基于純粹的硬件設備。由于通訊利用了邏輯環網結構和全雙工快速以太網而又有實際環網結構,“主站時鐘”可以簡單而精確地確定對每個“從站時鐘”的運行補償,反之亦然。分布時鐘基于該值進行調整,這意味著它可以在網絡范圍內提供信號抖動小、精確的時鐘。

OPCUA

OPCUA是工業自動化領域比較常用的的通信協議,是應用程序和現場控制系統連接的標準。目前,OPC基金會正在大力推動新一代技術OPCUA的開發與應用,它有解決諸多工業4.0和物聯網產業相關的通信問題的潛質。

OPCUA具有諸多優勢

1)具有訪問統一性,有效地將現有的OPC規范(DA、A&E、HDA、命令、復雜數據和對象類型)集成進來,成為現在的新的OPCUA規范。

2)OPCUA規范可以通過任何單一端口進行通信。這讓穿越防火墻不再是OPC通信的路障,并且為提高傳輸性能,OPCUA消息的編碼格式可以是XML文本格式或二進制格式,也可使用多種傳輸協議進行傳輸,比如:TCP和通過HTTP的網絡服務。

3)OPCUA的標準冗余模型也使得來自不同廠商的軟件應用可以同時被采納并彼此兼容。

4)OPCUA訪問規范明確提出了標準安全模型,每個OPCUA應用都必須執行OPCUA安全協議,這在提高互通性的同時降低了維護和額外配置費用。

5)OPCUA軟件的開發不再依靠和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操作平臺。

Devicenet

Devicenet是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基于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技術的開放型、符合全球工業標準的低成本、高性能的通信網絡,最初由美國Rockwell公司開發應用。

Devicenet的許多特性沿襲于CAN,CAN總線是一種設計良好的通信總線,它主要用于實時傳輸控制數據。DeviceNet的主要特點是:短幀傳輸,每幀的最大數據為8個字節;無破壞性的逐位仲裁技術;網絡最多可連接64個節點;數據傳輸波特率為125kb/s、250kb/s、500kb/s;點對點、多主或主/從通信方式;采用CAN的物理和數據鏈路層規約。

HART

HART是由艾默生提出的一個過度性總線標準,主要特征是在4-20毫安電流信號上面疊加數字信號,但該協議并未真正開放,要加入他的基金會才能拿到協議,而加入基金會要一定的費用。HART技術主要被國外幾家大公司壟斷,近些年國內也有公司在做,但還沒有達到國外公司的水平。

現在有很多智能儀表帶有[HART圓卡],支持HART通訊功能。但從國內情況來看,還沒有真正用到這部分功能來進行設備聯網監控,最多只是利用手操器對其進行參數設定。從長遠來看,由于HART通信速率低、組網困難等原因,HART儀表的應用將呈下滑趨勢。

CC-Link

CC-Link即控制與通信鏈路系統,2005年7月CC-Link被中國國家標準委員會批準為中國國家標準指導性技術文件。由三菱為主導的多家公司共同推出,是一種開放式現場總線,其數據容量大,通信速度多級可選擇,能夠適應于較高的管理層網絡到較低的傳感器層網絡的不同范圍。

一般情況下,CC-Link整個一層網絡可由1個主站和64個從站組成。網絡中的主站由PLC擔當,從站可以是遠程I/O模塊、特殊功能模塊、帶有CPU和PLC本地站、人機界面、變頻器及各種測量儀表、閥門等現場儀表設備。且可實現從CC-Link到AS-I總線的聯接。CC-Link具有高速的數據傳輸速度,最高可達10Mb/s。CC-Link的底層通信協議遵循RS485,一般情況下,CC-Link主要采用廣播-輪詢的方式進行通信,CC-Link也支持主站與本地站、智能設備站之間的瞬間通信。

POWERLINK

POWERLINK“最初是由其原創者貝加萊(B&R)作為私有技術開發并在2001年推向市場。

之后,自動化的專家們決定開放此項技術,這個協議在2002年得到公開發布,并成立了POWERLINK的標準化組織EPSG,在這個組織內部,成員共享Know-how并且合作進行技術的推廣,EPSG最重要的決定是完成對CANopen的集成,它同樣是一個開放的標準,使得它具備了實時協議。

這個版本的POWERLINK,也因此稱為“以太網上的CANopen”,之后被定義為POWERLINKV2.0版,就是我們今天所指的POWERLINK。

CANopen

德國Bosch公司于1983年研發CAN協議,用于汽車傳動系統的網絡通訊。之后稱為國際標準ISO11898,目前CANopen由非營利組織CiA(CANinAutomaion)進行標準的起草及審核工作,基本的CANopen設備及通訊子協定定義在CANinAutomation(CiA)draftstandard301.中。針對個別設備的子協定以CiA301為基礎再進行擴充,如針對I/O模組的CiA401及針對運動控制的CiA402。

CANopen在歐洲已成為最普通的協議,任何一家自動化公司都有CANopen的通訊接口,也成了低配。低配并不代表不好,只是說明其性價比更高。CANopen定義了完整的同步控制機制,使其成為主流的運動控制協議,除了在CAN總線上運行外,還被搬到了以太網上(CANopenoverEthernet),形成了著名的PowerLink,EtherCat工業以太網協議。

TSN

現有IT網絡由IEEE802標準進行定義,該標準規定了不同以太網層和功能的要求,并確保了設備之間的互操作性。今天,許多工業供應商、IT廠商和芯片提供商加入IEEE802和最近剛成立的AVnu聯盟,共同更新標準以太網協議,并為IIoT應用的時間敏感型數據制定了低延遲數據傳輸標準。

這個新標準稱為時間敏感網絡(Time-SensitiveNetworking,簡稱TSN),旨在解決現有網絡的一些缺點。AVnu聯盟與Broadcom、Cisco、Intel和NI等成員公司合作,將通過認證推動可互操作生態系統的建立,這與Wi-Fi聯盟認證產品和設備是否兼容IEEE802.11標準相似。

TSN的主要優勢包括:帶寬目前工業控制常用的專用以太網協議僅限于100Mb的帶寬和半雙工通信。TSN將會納入各種標準以太網速率(包括目前正在使用的1Gb、10Gb和400Gb)并支持全工通信。

安全性——TSN對重要的控制網絡進行了保護并集成了最重要的IT安全規定。分段、性能保護和時間可組合性為安全框架增加了多層保護。

互操作性——通過使用標準的以太網組件,TSN可無縫集成現有棕色地帶應用和標準的IT網絡來提高易用性。TSN提供的另一個優勢是:利用標準以太網芯片集就可以利用批量生產的商業硅芯片,從而降低了組件的成本,相比使用產量較小且基于ASIC的芯片的專用以太網協議來說,這個優勢尤為明顯。

延遲和同步——TSN重點考慮了快速系統響應和閉環控制應用所需的低延遲通信。它可實現大約數十微秒的的確定性傳輸時間以及數十納秒的節點間時間同步。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