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取締殺人機器人或為時已晚

時間:2017-09-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英國《衛報》網站8月22日發表了題為《我們不能取締殺人機器人——現在為時已晚》的報道。

英國《衛報》網站8月22日發表了題為《我們不能取締殺人機器人——現在為時已晚》的報道。

對于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專家發出的取締“殺人機器人”的呼聲,有一種回應是:你們為什么沒有早些想到這一點?

在呼吁制定這方面禁令的116名專家當中,包括像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這樣的重量級人物。他們說:“讓我們采取行動的時間不多了。一旦潘多拉盒子被打開,就很難再關上。”但是或許這樣的系統早就存在,比如由英國BAE系統公司研發的“雷神”隱身無人戰機,或者由三星公司制造并被部署到韓國邊境的SGR-A1無人哨戒機槍。自動坦克也在籌劃之中,而人類對于會造成傷亡的無人機的控制正在變成只是程度大小的問題。

不過從本質上講,自從機器人問世,殺人機器人就伴隨我們左右。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創作的科幻劇本《羅素姆的萬能機器人》讓我們第一次擁有了機器人這個詞。他筆下的人形機器人反抗并屠殺人類。從那以后,機器人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從賽博人到終結者。關于機器人的故事很少有好的結局。

甚至很難不在機器人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背景下去思考馬斯克和與他一道發聲的人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即便人類最終的命運沒有面臨威脅,我們也知道其中的某一臺機器會出現故障,產生像《機械戰警》中Omni公司的機器人警察所制造的那種混亂。

這似乎讓一個極為嚴肅的話題變得過于輕松。這些故事盡管引發了人們深層的恐懼,說到底不過是娛樂。不過,讓這一討論的焦點最終集中在機器人技術有好有壞上,進而暗示只要我們避免壞的技術,就會天下太平,這樣的方式未免過于簡單。

這個問題要更為復雜。一方面,這涉及更廣泛、也越來越緊迫的機器人道德規范的問題;另一方面,這也關乎現代戰爭的本質。

我們如何讓自動技術系統既安全又遵守道德規范?避免機器人給人類造成傷害是阿西莫夫在小說《我,機器人》中所探討的主題,這本科幻小說短篇集對后世影響巨大,以至于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如今有時幾乎與牛頓的三大定律一樣重要。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阿西莫夫的小說主要是關于這些出發點良好的定律如何在一些情況下遭到破壞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