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 資訊詳情

前三季度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時間:2008-12-05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受下游服裝行業調整,及國際經濟形勢惡化導致市場需求下降、生產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我國縫制機械產業發展陷入了困境。進入三季度后,我國縫機業調整步伐明顯加快,企業生存環境日漸嚴峻。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并沒有給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帶來明顯的轉機。受下游服裝行業調整,及國際經濟形勢惡化導致市場需求下降、生產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我國縫制機械產業發展陷入了困境。進入三季度后,我國縫機業調整步伐明顯加快,企業生存環境日漸嚴峻。 據海關總署數據和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業內96家主要縫制機械整機生產企業的統計顯示,今年1-9月份我國縫機業發展下滑趨勢加快,行業產值呈現負增長,整機生產全面下調,企業利潤大幅下降,進出口貿易呈現下滑趨勢。 基本情況 主要經濟指標加速下滑 今年1-9月份,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94億元,與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1.71%,增幅比2007年同期下降近49個百分點;完成工業銷售產值92億元,同比下降31.88%,增幅下降45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增加值26億元,同比下降32.17%,增幅下降33個百分點;實現產品銷售收入94億元,同比下降29.33%,增幅下降44個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6億元,同比下降52.20%,增幅下降56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利潤4億元,同比下降57.99%,增幅下降57個百分點。 與前期相比,我國縫機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增幅減緩均達近40個百分點以上,行業利潤大幅縮水,整體效益下滑,行業發展陷入困境。 產銷量全面下降 今年1-9月份,我國縫機業累計生產縫制機械517萬臺,同比下降27.76%。其中,家用縫紉機165萬臺,同比下降17.52%;工業用縫紉機341萬臺,同比下降32.14%,服裝機械11萬臺,同比下降15.68%。在家用縫紉機生產中,普通家用縫紉機43萬臺,同比下降14.30%;多功能家用縫紉機122萬臺,同比下降26.29%。 在工業縫紉機生產中,高速平縫機340.9萬臺,同比下降31.86%;中厚料平縫機8.085萬臺,同比下降17.62%;高速包縫機49.45萬臺,同比下降38.99%;中速包縫機13.17萬臺,同比下降37.67%;繃縫機16.58萬臺,同比下降37.36%;封包機13.34萬臺,同比增長2.32%;鎖眼機6250臺,同比下降31.27%;釘扣機3.28萬臺,同比下降15.47%;曲折縫縫紉機9.49萬臺,同比下降29.06%;暗縫機6.29萬臺,同比下降8.81%;雙針機7.54萬臺,同比下降34.18%;單頭刺繡機5291臺,同比下降50.05%;多頭刺繡機1.10萬臺,同比下降45.91%;帶電控裝置縫紉機36.72萬臺,同比下降37.86%。 今年1-9月份,我國縫機業累計銷售縫制機械637萬臺,同比下降26.57%,其中,家用縫紉機295萬臺,同比下降18.24%;工業用縫紉機331萬臺,同比下降30.54%;服裝機械11萬臺,同比下降8.92%,產銷率為97.3%。此外,1-9月份,我國縫機業累計庫存縫紉機39萬臺,同比增長8.97%。 進出口貿易首度下滑 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1-9月份我國縫制機械(不包括縫前、縫后設備)及零部件對外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3.6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7.48%,貿易總額8年來首度出現下滑。其中:出口11.4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2.64%,增幅下降16個百分點;進口2.2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39.07%,降幅增加了35個百分點。 出口增幅下滑 1-9月份,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國際縫機需求疲軟,出口增長呈大幅下滑趨勢,出口增長動力明顯不足。據海關統計,今年1-9月份我國縫紉機整機出口813萬臺,同比下降6.40%,出口額10億美元,同比增長1.77%。其中:刺繡機出口4萬臺,同比下降22.92%,出口額2.7億美元,同比增長9.31%;家用縫紉機出口600萬臺,同比下降8.33%,出口額2.5億美元,同比增長5.35%;工業用縫紉機出口209萬臺,同比增長0.09%,出口額4.6億美元,同比下降4%。出口縫紉機零部件1.4億美元,同比增長9.26%。 進口全面減少 今年1-9月份,我國縫制機械整機進口全面萎縮,大多數產品同比下降幅度均在兩位數以上。據海關統計,今年1-9月份縫制機械及零件累計進口2.2億美元,同比下降39.07%。其中:縫紉機整機進口10.5萬臺,同比下降46.63%;進口額1.3億美元,同比下降43.19%;進口縫紉機零部件0.9億美元,同比下降32.14%。 主要特點 市場需求日益疲軟 2007年8月一場席卷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的次貸危機悄然而至。2008年,次貸危機愈演愈烈,逐步發展為波及到整個國際市場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 在國際市場上,作為我國縫機產品主要出口市場的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2008年的購買需求明顯回落。雖然國產縫機產品憑借較高的“性價比”優勢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采購設備的首選,但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深入,失業、心理壓力等一些因素壓制了人們的購買需求,縫機市場也相應萎縮。 而國內情況亦是如此。我國服裝產業在諸多不利因素的疊加作用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部分粗放型發展的中小服裝企業面臨生存危機。而作為我國5個服裝生產大省之一的廣東省更是出現了服裝生產負增長。國內服裝生產的萎縮直接導致了其對設備需求的減少。此外,近來日漸紅火的二手縫機市場也分走了國內縫企的一杯羹。 調整步伐加快 今年一季度,我國縫機業結束了連續八年的快速發展,主要經濟指標首度出現下滑態勢;二季度,在國內外宏觀微觀各類因素的多重影響下,下滑趨勢漸漸明顯,出現兩位數的降幅;三季度,國際國內市場的需求疲軟顯現,形勢日趨嚴峻,行業下滑速度加快,相比2007年同期降幅高達40個百分點以上。 從2008年2-9月我國縫機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長情況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今年以來,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趨勢延緩,自2月份起行業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開始呈現負增長,之后逐月加速下滑,7月得到一個緩沖之后又加速遞減。到9月份,我國縫制機械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的降幅均已接近50%,而利潤下滑更是突破了70%,減速非常明顯,部分企業面臨“零利潤”危機。企業普遍感覺,行業調整來得突然、太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需求疲軟、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下,行業1/3以上的企業已現虧損。企業普遍面臨資金緊張、產品積壓、市場不暢等問題,非常嚴峻的行業形勢導致了一些中小企業不堪重負,被迫關門;行業內多家骨干企業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相繼出現各類問題;部分零部件企業開始向汽車、電動工具等其他行業轉移;骨干技術管理人才相繼流失,行業后續發展面臨挑戰。如何在行業的快速調整中站穩腳跟,如何穩定企業的發展,加大創新開發力度,將調整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動力,這是國內縫企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 產量下滑趨勢明顯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多方面壓力,發展放緩,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的疲軟直接導致了國內縫制機械產量大幅下滑,除封包機外,其余縫機產品產量均出現平均兩位數以上的較大降幅。 從2008年1-9月份縫制機械主要機種產量增長情況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前三季度我國繡花機產量下滑最為嚴重,單頭繡花機、多頭繡花機的產量下降均超過了40%。繡花機興起源于最近幾年,尤其是2005年底至2007上半年國內國際繡花機產量迅猛增長,2007下半年開始,隨著國際市場的逐步飽和以及產品質量、購買因素的增強,國內繡花機生產連續近一年大幅下滑,行業內部調整加速。 前三季度,我國帶電控裝置縫紉機的產量下降也很明顯,接近40%。原有國內市場,由于大量二手機的出現暫時滯后,而國際市場上原有的南亞及歐美等主要市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對價格相對較高的帶電控裝置縫紉機需求有所降低。但我們也應當看到,從長期發展來看,技術進步是必然趨勢,作為高端產品的帶電控裝置縫紉機必將卷土重來,成為我國縫制機械產品生產的生力軍。 受下游服裝行業調整影響,工業機中傳統的平、包、繃縫機等機種產量普遍大幅下滑。家用機方面,普通家用機和多功能家用機同時減產,但下降幅度遠小于工業機下降幅度,而服裝機械方面,在第三季度以兩位數速度下滑,行業產量下滑趨勢明顯。 存在問題 技術瓶頸難以突破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縫機業科研基礎較為薄弱,行業技術進步始終未能擺脫跟隨模仿的發展模式。行業科研投入不足,企業平均科研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到2%。大多數企業還未形成有效的自主研發體系,行業基礎理論研究和科技開發人才極度缺乏,科研人員不到生產總人數的5%,創新能力較弱。產品結構調整進展較為緩慢,技術含量較高的電腦控制類產品不足產品總量的10%,不能滿足當前市場日益提高的多樣化需求。 巨大的外部壓力與相對薄弱的行業創新能力已成為制約我行業快速發展的主要矛盾。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我國縫制機械產品的平均附加值較低,國產中高檔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強,以能代表企業研發成果的發明專利授權量為例,如標準、飛躍、中捷等行業龍頭企業平均要3年到5年才有一項發明專利,長期以來整個行業的年平均發明專利授權數量不足5件,而日本重機、兄弟等知名企業的專利年均發明數量均在20件左右。 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行業抗風險能力較弱 雖然我國縫機業產能世界第一,但行業整體呈現“大而不強”的態勢,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一是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贏利能力弱。國內有近500家整機企業,截止2007年,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不足5家,員工總數在500人以上的不足10%,行業平均利潤率不足10%;二是產品結構不合理,同質化嚴重。絕大多數企業在平、包、繃縫機等技術含量及附加值較低的產品上展開低價競爭,導致產能過剩,價格持續走低,阻礙了行業可持續發展;三是行業尚未形成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缺乏監督手段和機制。由于行業相關標準制修訂相對滯后,以及企業管理制度的缺失或不到位,行業產品總體質量較低。 宏觀因素疊加影響行業 近一年多來,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不斷上升等多種宏觀經濟因素的疊加效應,令行業承受了較大發展壓力。隨著縫機主要原材料之一的鑄鐵價格由2700元/噸上升至5000元/噸左右、鋼材(Q235)由每噸4600元/噸漲至6500元/噸,以此計算,每臺繃縫機的成本上升了150元,再加上其他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近60%,“零利潤生產”屢見不鮮。 人民幣升值以及縫紉機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影響了行業出口贏利能力,國產縫機產品出口受到明顯制約。對于絕大多數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在短時間內難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以增加產品附加值,因此以原有的價格繼續經營的風險極大,企業被迫對自身發展長期依存的海外市場進行縮減或放棄。 雖然近期央行先后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本利率,鋼材等原材料價格也有所下降,出口退稅更是頻頻上調,但生產恢復不可能一蹴而就,企業面臨的資金供應、人民幣升值等在短期內仍將影響企業發展。 趨勢預測及建議 在多重因素的疊加作用下,今年行業發展步伐放緩,調整步伐加快。8月初,作為縫制機械行業下游產品的紡織服裝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稅率從11%上調至13%;12月1日起,縫紉機四類商品出口退稅提高到13%;九月、十月短短一個半月內我國政府連續三度出臺高密度的降息政策;同時人民銀行同意調增2008年度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緩解小企業融資難;國務院更是出臺10大措施促進經濟增長,并投入4萬億資金力促內需。下半年來,一系列政策利好消息的發布與實施無疑給行業發展注入了一支強心劑。憑借系列政策性利好契機,內需市場或將回暖,“寒冬”中縫制機械行業或將迎來一股暖風。 預計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我國縫機行業大的趨勢仍將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且程度愈深。但在國家出臺的多項利好政策的帶動下,下滑趨勢將會有所緩解。國際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下游需求疲軟、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將繼續影響行業出口的擴展,前景不容樂觀。而國內市場方面,隨著國家對紡織服裝行業的關注與扶持,很可能出現小幅的需求回升,縫企內銷下滑速度將會減緩。企業應堅持自主創新,以精品化、差異化發展策略,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 通過產業整合,提高抵御風險能力 今年以來,面對較為嚴峻的發展環境,抵御風險,實現發展成為企業的首要任務,在中縫協的引導和推動下,各整機企業之間、整機企業與零部件企業之間紛紛通過橫向聯合等方式進行整合,以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或通過遴選零部件戰略供應商及戰略經銷商等方式整頓產業鏈,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和風險抗衡能力。 調整產品結構,實施品牌化戰略 由于行業絕大多數企業為市場定位能力欠缺的中小型企業,因此,近年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同質化、低價競爭現象開始在行業蔓延。為了規范和優化發展環境,中縫協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制修訂行業標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完善產品質量監督體系,引導企業走差異化、品牌化、精品化的發展道路,目前已初見成效。下一步,中縫協將進一步促進行業繼續深化和完善行業市場體系建設,形成有序的市場氛圍,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目前,巨大的外部壓力與相對薄弱的行業自我調整能力已成為制約行業快速發展的主要矛盾。一方面,企業唯有通過產品升級的調整才能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薄弱的科技基礎使單個企業在短期內根本無力完成這樣的調整。為此,中縫協進行了積極應對,主要采取了如下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制訂了行業科技規劃,引導企業從基礎性研究和產品集成創新方面進行突破;二是通過成立行業科研基金(行業自籌資金500萬元),籌建行業技術促進中心、行業開放式科研平臺等方式完善行業科研創新體系;三是通過行業共性科研項目的設立和申請為企業提高科研能力創造條件。目前,行業骨干企業在中縫協的組織下正在對一批典型的、突出的共性研發項目進行聯合攻關,并在積極申報進入國家項目序列。 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儲備核心人才 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做好企業的內部管理越為重要。在經歷了十多年的飛速發展,我國縫機企業自身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管理上的隱患。因此,加強自身管理建設,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要從多方面入手:在規劃布局上,要由低水平重復建設向特色經濟發展;在經營方式上,要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方向發展;在產品質量上,要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產品,爭創名牌;在經營管理上,要由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管理過渡,逐步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在人才引進上,要多吸引科技人才到民企工作,制定相應的措施,留住行業內專業人才,保住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調整的困難時期,不少企業為了縮減成本,節省開支采取了大范圍裁員的行為,這也許是“不得已而為之”,但需要注意的是,裁員要謹慎,畢竟我們還需為企業的明天著想,企業發展必然少不了具備專業技能、管理優勢的人才,只有確保了人才的儲備,才能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與提高,才能真正決勝明天! 在經歷了飛速發展和大幅下滑的大起大落后,我國縫機企業在此輪行業調整中逐漸認識到,全球服裝需求將不斷擴大,而行業制造基礎、配套優勢、市場拓展能力等各種條件在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無可替代的,因此,從長遠發展來看,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前景依然美好。而目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源自下游產業需求的不足和產品技術的不穩定。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大多數企業已經看清了行業發展現狀,對未來行業的發展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企業的發展模式有了相應的規劃,更有部分企業積極聯手研發,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縫機業將走得更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