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的新浪潮 將推動機器人升級

時間:2017-09-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機器人的概念已經產生超過60年,其發展幾經起伏。但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又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機器人的概念已經產生超過60年,其發展幾經起伏。但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又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可以說,人工智能使得機器人如虎添翼,機器人是人工智能的最佳使用場景,具備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機器人。"在日前于京舉辦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科沃斯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錢東奇這樣表示。

人工智能的新浪潮

"應該說最近兩三年人工智能到了一個井噴的時代,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人工智能的產品和服務層出不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這個話題也成為了大家討論的一個熱點。"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王智國說。

但他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很尷尬的問題。因為在普通人的眼里,人工智能就像科幻電影里的終極機器管家,是具有高度的自我智力和自我人格的機器人,"但我們都知道,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距離這種發展的程度還非常遙遠。"

王智國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定義的人工智能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像人一樣進行感知、認知、決策和執行的智能程序或者系統。"那個時候進入了人工智能第一次熱潮,有些專家非常樂觀地講再過8~10年就可以研發出來人工智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實際上隨著人們持續地研發,發現僅僅是能夠解決一些邏輯推理的問題。人工智能在1970年以后陷入了第一次低潮。"此后人工智能又經歷了第二次低谷,"很多人工智能的研究者都去做互聯網"。

"2006年研究者們在神經網絡算法的傳統神經網絡當中加了很多層,讓它變得很厚。這個算法在語音和圖像識別當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一下子就把過去測試級的錯誤率下降了50%以上,大家才看到了深度神經網絡的威力,人工智能從那時才開始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王智國認為,今天的人工智能應該正處于真正爆發的前夜:"這次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結合得非常緊密,一些算法已經開始為海量的人群提供服務了。"

人工智能將推動機器人升級

王智國認為,人工智能很多應用領域都幾乎等同于機器人,但是又不盡相同,它們是相互促進的:"如果真的要講區別和聯系,我認為人工智能是數字虛擬世界的東西,機器人是真實物理世界的東西,這就是它們的區別。"

對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區別,錢東奇也很有感觸。他旗下的公司以生產掃地機器人著稱。早期的掃地機器人是隨機亂跑的,今天的掃地機器人已經相對能夠了解家里的環境,然后根據家里的環境非常有規律地把地面掃干凈。但是,現在的掃地機器人依然有很多問題。

"過去無論掃地機器人怎么智慧、對環境怎么了解,導航清潔能力也足夠強,但是掃地機器人仍然不能辨識前面有些物體,比如寵物狗的便便,或者主人的襪子等,所有的這一切都會讓掃地機器人無法跨越眼前障礙,目前全世界尚未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我相信隨著人工智能時代到來,我們是有機會解決這個問題的。"錢東奇說。

錢東奇認為,機器人的基本屬性就是感知,感知這個點其實就是各種傳感器。如果說過去的認知能力是被動的認知,未來有人工智能的輔助,認知能力就是一種主動的認知和學習。此外,人工智能的核心還是認知力和決策力,有了認知力和決策力,最終還是要看行動力。"而機器人是唯一一個和人類一樣具有行動能力的客觀物體,不像電腦、電冰箱或者洗衣機,而它的行動能力是由感知力、認知力和決策力決定的,所以未來機器人會和人工智能有很好的結合,更好地實現人工智能的威力。"

錢東奇認為,未來的機器人首先會有一個大腦,其認知能力來自于人工智能:"最早期的機器人基本上是自動化的技術,就像掃地機器人一樣。但自動化技術的水準下是沒有辦法解決如何越過寵物狗的糞便這個問題的。配備上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機器人就可以在家里完成多重管理任務。如果最終不光是完成任務,而且在人的理解和交互當中還能夠了解人、認知人,家用機器人就還會有作為伴侶的潛力。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一定會如虎添翼,能夠朝著這樣的路線圖發展。"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

臺灣大學講座教授羅仁權認為,目前主要有三個支柱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即機器人、物聯網和大數據。"機器人是做什么的呢?它們有不同的感應器、視覺和設備,更重要的是,這個機器人是移動的,所以它們會收集大量的數據。而人工智能技術需要在這些大數據的基礎上運作。"

羅仁權提到,過去,談到機器人的時候大眾都會想到在工廠里工作的工業機器人,還有在家里服務的機器人,一般人都在設想人工智能應該會和服務類機器人做結合,"但我想說的是,機器人的人工智能,不僅僅是體現在服務機器人,更是進入到了制造業的機器人當中,這個概念就是智能制造。"他還提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會有很多領域的結合,未來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

而對于"人工智能會不會超過人類"的討論,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孫富春認為,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最大的區別是,人工智能主要是計算智能,沒有人的靈感或者創造性的工作。"我認為人工智能沒有人的靈感,所有的都是計算的模型,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人的智能一定是超過人工智能的。所有的人類加在一起一定是比人工智能厲害,但如果是人工智能加上機器人的話就可能超過人類"。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