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積分”政策的推出再次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加溫。一方面,政策引導國外資金助力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國外車企將掏錢買車企社會責任,一改以往在中外合資中的角色。一方面,倒逼國家傳統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
“雙積分”倒逼傳統企業“謀變”催生合資新模式
在大眾與江淮合資項目正式啟動之時,另一家跨國車企也啟動了新能源合資項目。日前,福特汽車宣布,已經和電動汽車制造商安徽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泰汽車)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雙方擬建新合資公司,將為中國消費者提供采用自主品牌的純電動汽車,合資雙方將各持50%股份。分析指出,在雙積分政策的倒逼下,未來合資新能源公司或將相繼成立。
合資雙方各自持股50%
據眾泰汽車發布消息,未來合資公司雙方各自持股50%,從事純電動乘用車及其零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并且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條件下,從事基于純電動乘用車的移動出行業務。
福特方面則透露,新擬建的合資公司將推出采用由合資公司擁有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產品,并寄望于在中國純電動乘用車細分市場獲得可觀的市場份額。
不過,關于此項合作的具體細節,包括品牌、車型和產量等信息將根據最終的確定性協議以及政府部門審批的情況,在未來適時公布。而本次雙方簽署的備忘錄并未有法律約束力,本備忘錄至今年12月31日屆期,經雙方協商一致可以延長。
“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推出一系列全新純電動車型的計劃,是福特汽車在中國發展歷程中所邁出的激動人心的一大步。電動汽車市場將在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占據相當大的份額,福特汽車希望成為該領域的領軍者,向中國消費者提供最強大的產品組合。”福特汽車公司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傅禮德表示。
據悉,作為全球電氣化戰略的組成部分,福特汽車在全球范圍內投資45億美元用于電動車型的研發和生產。同時,福特汽車今年4月已經公布其在中國的電氣化戰略,并宣布至2025年,70%的福特品牌在華銷售車型將提供電動車版本選擇。
政策倒逼已經開始顯現
福特本次與眾泰牽手設立合資公司,是我國第二家新設立的合資新能源公司。
今年6月,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集團正式簽署合資企業協議。根據該協議,合作雙方將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資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提供相關移動出行服務。
為何跨國車企如此快速成立新能源合資車企?
一方面是市場本身快速成長,但更為關鍵的是我國即將實施的“雙積分”政策倒逼。
“此次合作是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有利于自主的品牌提升。究其原因,雙積分政策對外資是有壓力的,這實際上也是國家給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持。”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從短期看,福特雖然有江鈴新能源車中微型電動車的積分,但這些積分并非完全掌握在福特手中,長安具有很強的調配控制,福特需要更好的自主自強。從長期看,車市逐步進入電動化產品時代,國際車企也需要在中國市場提早布局。
崔東樹指出,與30年前汽車合資項目中市場換技術不同,目前合資是外資掏錢買車企社會責任,與過去的合資是外資出技術掙錢,形成巨大的反差。
目前,我國“雙積分”政策已經進行過兩次征求意見。去年9月,工信部進行第一輪意見征集;今年6月,工信部再度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并且,今年7月,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表示,雙積分政策正在履行發布程序,將于近期正式發布。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