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10點,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展區內,才藝機器人Teo的人氣高漲。它穿著一身西服、坐姿周正,頭部卻只有兩只“望遠鏡”眼睛、一個微藍“青蛙嘴”和兩根小天線。它不時轉動脖子,上下點頭,寬闊的“青蛙嘴”向身邊觀眾們發出一絲神秘的微笑。
Teo的面前擺著一架鋼琴。據介紹,它擁有53根手指,能夠覆蓋鋼琴鍵盤從C1到E5的音域。靈活的手指關節在琴鍵間游走,便能夠彈奏出與世界級鋼琴家匹敵的曲目。甚至,它能夠“邊彈邊唱”,通過變聲器將電子信號用類似于人類的嗓音進行演唱。
機器人產業正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分析,2016年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增長14.5%,預計2017年將達到232億美元。
與國際相比,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未來又如何呢?“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在8月23日上午舉辦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談論中國機器人發展情況時表示。
“中國制造2025”明確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后,近年來中國陸續出臺《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政策,國內機器人產業正在積極打造面向全球的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生態體系。
行業飛速發展
世界范圍內機器人“大熱”的同時,中國國內機器人產業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首次突破50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62.8億美元。近五年規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
其中,工業機器人的表現尤其引人矚目。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均增長35%,2016年工業機器人生產7.2萬臺,約占全球1/4。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生產完成5.9萬臺,同比增長了52%。此外,我國將連續五年成為工業機器人全球第一大應用市場,占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比例將從25%提升到30%以上。
行業的火熱折射到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就是參會、參展者的熱情高漲。在三寶便利店體驗區內,一個機器人在門口“招攬”客人,一個機器人在店內輔助收銀。“這個機器人的作用主要是引流、導購和銷售,我們將智慧門店系統植入機器人后,消費者就可以在機器人身上完成掃碼下單等一系列流程。”一位華陽信通的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此外,在賽博特箱類包裝碼垛生產線上,開箱、套裝、封箱、打包、走動碼垛等一系列生產流程全部自動運轉;“頭頂”搭載屏幕、下個月才正式推出的新一代叮咚亮相于科大訊飛展區,工作人員“一聲令下”,叮咚便在嘈雜會場環境下播出了周杰倫的歌。在展區現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見到多家工業機器人、家用服務機器人企業的身影。
智慧家庭的門檻
按照使用場景的不同,智能機器人分為很多類,包括工業、家用、社區等。其中,作為智能機器人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智慧家庭相關話題被熱議了數年。
“總體而言,中國市場在智能家居領域內呈現的趨勢與美國市場極為相似。”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iRobot技術副總裁ChrisJones表示,“隨著智能家居行業的成長,個人家庭的智能設備數量將急速增加,就需要個人用戶對所有設備進行編程管理,從而實現一體化的智能生活體驗。”
這也就意味著,當未來家庭中擁有超過百臺智能設備之際,用戶很難再通過手動方式有效管理和使用設備,隨之而言,設備的可用性將成為智慧家庭未來發展的分水嶺。
那么,如何提升智慧家庭中智能設備的“可用性”呢?“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家庭,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大的機器人。”ChrisJones認為,“只有在感知、行動以及思考三個方面形成閉環之后,智慧家庭才能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環境。”
在ChrisJones看來,所謂智能機器人,首先需要擁有大量傳感器,可以很好地感知、理解和認知自己所處的空間與環境,其次,智能機器人在充分認知環境后應該能夠執行行動指令。但最關鍵的元素在于思考,“只有通過思考,智能機器人才能將感知與行動有效連接起來,這三塊是智慧家庭中機器人承擔角色極為重要的表現形式。”
然而,當前的智慧家庭生態系統依然缺少“思考”環節。盡管智能燈泡可以自行開關,掃地機器人可以自行清掃,但這些設備更多是作為物件存在于家庭環境中,無法理解自身所在的物理環境,更遑論了解其他智能設備所在的位置。
智能設備理解智慧家庭環境的關鍵環節,就在于對家庭空間環境整體信息的構建上。“目前,iRobot機器人已經在朝著構建家庭空間環境信息的方向發展,我們希望未來能將這種對環境的理解反饋給智能家居在內的其它智能設備,讓智慧家庭真正可以思考。”ChrisJones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