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某證券發布了關于大洋電機的市場分析報告,大洋電機與中通客車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指定的投資公司將合資設立子公司,其中公司出資4.4億,持合資公司88%的股權。合資公司主營業務為氫燃料電池系統、氫燃料動力總成系統及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等項目,總投資預計26億元,項目分兩期投資,其中首期投資10億元。
公司今年主營業務增長迅速
戰略轉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布局完成
公司已經完成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電池”戰略布局,協同發展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形成產業鏈閉環:(1)2016年1月收購上海電驅動,公司與上海電驅動在研發、供應鏈管理、客戶資源等多個方面產生協同效應,強強聯合占領驅動總成30%市場,龍頭地位初現。(2)2016年7月參股巴拉德,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強勢進軍氫燃料電池戰略新興行業,2017年初,公司與巴拉德達成燃料電池模組組裝及30KW和85KW燃料電池發動機達成授權協議,目前公司氫燃料電池項目發展迅速。(3)公司于2015年初開始拓展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業務,目前平臺運營車輛超6000臺,建成充電樁超2700個,以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制造為產業基礎,形成領域內最完整的產業生態鏈,在新能源汽車運營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
燃料電池技術全球領先,積極尋求戰略合作
巴拉德從1983年開始研發燃料電池,主要業務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產品(包括燃料電池堆、模塊和系統)的生產服務,氫燃料電池的出貨量超過150MW,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領域中公認的全球領導者。公司作為巴拉德第一大股東積極尋求國內企業戰略合作:此次與中通客車設立合資子公司計劃在聊城及山東開展新能源車輛運營,獲得了聊城市政府從路權、制氫站配套建設等政策方面積極響應與支持,也是公司協同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預將聊城建設發展成為“燃料電池之城”的重要舉措。
2016年主要業務占比
2016年7月,子公司巴拉德與國鴻氫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成立合資公司形式生產燃料電池(巴拉德控股10%,國鴻氫能控股90%),合資公司主營巴拉德燃料電池堆的生產和組裝,且巴拉德為官方唯一膜電極供應商,2017-2021每年最低采購價值1.5億美金,預計今年可出貨佛山飛馳1000套用于巴士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各方戰略合作意愿均已達成共識。
驅動總成業務或將于下半年好轉
公司發布2017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快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0.08億元(同比增長33.7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43億元(同比下降27.91%),下降幅度相較一季度有所收窄。家用電機業務受上半年家電市場需求旺盛影響,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以上;子公司佩特來與杰諾瑞在國際、國內市場拓展收益顯著,車輛旋轉電器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左右;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不及預期,公司新能源車輛動力總成系統業務收益下降顯著,同時新能源汽車運營平臺在運營初期的折舊及推廣費用增速較快,拖累公司業績利潤。
公司各主營業務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展望下半年,驅動總成或將迎來爆發。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不及預期,目前推廣目錄和政策得到有效的緩沖適應,產業鏈議價均確定穩定,我們預計下半年車市觸底反彈,全年70萬臺銷量目標將大概率完成,且“三萬公里”政策存在調整預期,多方調整利好下,公司下半年公司動力總成業務有望集中發力,預計公司30萬套動力總成年產能將有效釋放。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