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由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主辦的“2017NETech中國(北京)國際互聯網+時代博覽會”暨“數字經濟發展”產業峰會在京舉行。會上,與會嘉賓就數字經濟發展、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建設進行交流和探討。
產業互聯網或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大數據是核心戰略資源
近年來,數字經濟炙手可熱,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也正在從概念階段、試點階段,逐漸應用到政府、企業的日常運營層面。通過發掘新的應用場景,在線交易、精準營銷、大數據征信、人工智能服務等方面獲得突破,探尋面向未來新業態的產業轉型創新之路。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認為,在數字經濟大的背景下,我們正面臨著百年的發展機遇。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一定是重新定義數字經濟,與各個傳統行業深入融合形成新的產業生態。“對于大數據產業來講,未來一定要發生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產業融合”,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張濤說。趙國棟表示,互聯網會重塑每一個產業的生態,從生產到流通、交易、消費,整個環節垂直打通的方式,這就是未來互聯網在中國最主要的發展方向。
張濤認為,實體經濟一定會向數字經濟轉型和融合,而大數據是其中最為核心的戰略資源層,也是最為核心的血管的構建者。大數據經過5年的發展,完成了真正落地實踐的過程。在這樣的時代機遇下,以企業為核心的市場主體,以及以科研院所、以資本、以服務機構為代表的服務業支撐部分,都會面臨變化。聯盟會繼續發揮好大數據本質,服務好會員企業,做好聯通實體與數字間橋梁工作。
可視化下的智慧數據與智慧城市
一直以來,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智慧化發展成為當前及未來城市建設及轉型發展的主旋律,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是驅動城市智慧化發展的核心引擎。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顏陽表示,這幾年大數據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設當中,與相關的垂直領域深度結合,形成真正的“SmartData”(智慧數據)。特別是可視化這一塊,如果能夠集成的很好,大數據將變得非常“Smart”(聰明)。而“Smartdate”才會造就“Smartcity”(智慧城市)。
數字冰雹副總經理丁冬認為,智慧城市的基礎業務系統更多是采集、錄入,而決策、分析就需要數據可視化服務,不同行業需要不同的決策模型形成可視化決策系統,把核心數據提取上來,提供全方位的態勢,為分析、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智慧城市建設大數據將成為驅動引擎數據運營將是核心要務
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的城市發展模式,綜合運用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等技術手段,進行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促進城市在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和服務上的科學發展。在整個智慧城市發展過程中,大數據發揮著驅動引擎的重要作用。
北京軟通云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董建軍認為,當前很多智慧城市項目重建設、輕運營,重系統、輕服務。很多項目建設效果不夠明顯,主要是因為運營不夠、不足。大數據通過運營才能服務用戶,這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
“數據運營是一種思維方式,用數據指導決策,這其實就是數據運營,要發現數據的價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云基華海副總經理駱勇表示,未來大數據一定會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一個驅動引擎,以大數據為驅動的產業融合甚至是催生新的產業一定會發生,而數據運營將是核心要務。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重視評估,打破數據孤島加快數據聯通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起步較早、見效較快,在信息采集、網絡傳輸、信息處理、信息開發應用、網絡信息安全等網絡信息技術領域形成了一系列成果,一些技術還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在實際建設中,仍然面臨一些機遇與挑戰。
翱旗科技高級售前顧問黃長勛表示,從目前各地的情況來看,智慧城市建設缺乏有效的數據管理和標準化數據制定,數據質量不夠高。重建設、輕評估,一味的建設,不重視評估甚至根本不進行評估,從而導致建設成果達不到,甚至偏離預期目標。與會嘉賓表示,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希望各個“數據孤島”通過技術手段進行互聯互通,能夠對公眾及企業進行有序共享和開放。一方面,可以促使公眾進一步挖掘潛在的“金礦”,并反饋給數據使用方;另一方面特定的數據也可以直接服務于企業,輔助其投資、轉型或升級等決策。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