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1999年,它定義了互聯設備時代的到來。最近,智能設備之間在互聯性方面獲得了爆炸性增長,通過“網絡連接”實現更多設備的信息共享。
就其本身而言,物聯網本身并不是一個革命性的概念,大多數人已經與一些最有用的、革命性的、改變人們生活的聯網設備互動了很多年了,例如智能手機。其他一些與物聯網消費者相關的商品的典型例子包括智能家居以及可穿戴的生物識別設備等。
在工業社會里,我們已經連接智能設備幾十年了,例如聯網的遠程終端設備(RTU)、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以及人機界面(HMI),并沒什么新鮮的。發生改變的是集成的深度、復雜度以及可連接設備的范圍。直到最近,大多數工廠的數據都停留在工廠車間里。任何的網絡連接主要是發生在控制器、輸入輸出(I/O)、以及操作員工作站之間。
工業物聯網所發生的改變是大量的工業數據,這些數據現在既可以向上流入到企業或者云端,也可以向下流入不斷增加的智能終端設備上。之前被鎖在工廠車間服務器中的專有數據庫現在可以實現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可以通過企業應用軟件進行訪問。
也許最重要的信息不是必須從工廠車間流向管理層,而是它可以同時從不同的來源流向不同的“數據消費者”。在一家主要的美國汽車部件制造廠里,來自液壓沖床的現場傳感器的測量結果現在和用戶的反饋結合在一起,能夠對于不成熟產品故障的指標有更好的了解。
這種互相連接性要求采用新的方式來思考,包括整個企業可以如何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并使用整個工業流程中可用的所有數據。而且它要求采用新的方式來理解企業的工業流程怎樣可以使用其他業務單位以及最終用戶的可用數據,從而創建一個更安全更可靠的產品。
“工業物聯網是實際上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事物的新標簽,體現了一直增長的那些控制實體系統的‘虛擬’設備的互相連接性。”Polyverse集團首席安全架構師StevenC.Venema說到。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以太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