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持續高溫,電力企業也迎來了一年奮戰的關鍵時期。但對于有些企業來說,近日的一些政策可能給其當頭“潑冷水”。
近日,發改委等16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意見指出,“十三五”期間,全國停建和緩建煤電產能1.5億千瓦,淘汰落后產能0.2億千瓦以上。主要任務包括,依法依規淘汰關停不符合要求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含燃煤自備機組)等。
另外,風電和光電也沒能幸免。在7月28日,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針對甘肅、新疆、寧夏等地因棄風棄光限電嚴重地區,暫不安排各年度風電、光伏新增建設規模。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對于棄風棄光來說,關停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對于煤電火電,他認為,以30萬千瓦機組為標準有些浪費和走極端?!耙驗橹袊S多30萬千瓦左右的機組其實并不老,整體規模也比較大。30萬千瓦級在很多國家都是大型機組,在中國,才屬于小型機組,而且當初很多設備都是國外進口的。”
在去產能中,新能源雖然在能源結構調整中受到重視,但也不是金身護體。
國家能源局此次發布的《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公布了2017-2020年各省(區、市)新建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規模。
其中,對于目前棄光限電嚴重的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內蒙古、新疆自治區、新疆兵團暫不下達各年度新增建設規模,待棄風限電緩解后另行下達。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6年,新疆、甘肅光伏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為32.23%和30.45%,寧夏棄光率7.15%。而雖然2017年上半年大部分棄風限電嚴重地區的形勢均有所好轉,其中新疆、甘肅、遼寧、吉林、寧夏棄風率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還是難逃一劫。
而從其他地區看,雖然沒有明確暫停,但也要求“根據本地區能源規劃、市場消納等條件有序建設”。
“風電和光電暫時關停后很容易再返回使用,風電裝機速度非常快,半年可以完成。其實對于開發商來說是利好,它就不會沖動的。”林伯強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