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削減“非光伏成本”,實現光伏平價

時間:2017-07-2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土地高價、融資困難、接入自理、稅費不清——在光伏行業,這些所謂的“邊界條件”似乎正在侵蝕本該“平價上網無壓力”的光伏電力。

土地高價、融資困難、接入自理、稅費不清——在光伏行業,這些所謂的“邊界條件”似乎正在侵蝕本該“平價上網無壓力”的光伏電力。放眼全球光伏,無論是產品制造還是裝機容量,中國都具有無可爭辯的領先優勢。然而在電價這一道關口,我們的底氣似乎并不充足,有人戲言,“非光伏成本”拉高了光伏成本,推高了光伏電價。

毋庸置疑,與很多國家相比,在土地、融資等一系列環節,國內確有高額的“非光伏附加”。但回歸國情,“附加”也并非光伏行業獨有,部分“中國成本”也屬事出有因。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地廣人更多的國情讓我國的土地資源被賦予了更多使命。光伏建設用地占用周期通常至少在25年以上,土地一旦占用難以再生,審慎視之,無可厚非。但不可否認,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用地層層審批,性質難定,主管部門間缺乏有效溝通、多頭管理、相互推諉的現象確實存在,土地價格因此被推高實屬不當。光伏用地如此,其他行業亦然。

同樣,高昂的資金成本也幾乎是國內各行業的通病。長江商學院曾進行過相關的投資回報調研,在中國,面對一年10%的回報,投資人依舊不滿意,而美國的養老基金花重金請人管理,詢問的卻是一年能不能賺8%。對投資的高回報預期揭示出我國資金成本普遍高企的現狀。對光伏行業而言,“高污染、高能耗、產能過剩”的帽子一度使得融資困難的問題雪上加霜。銀監會《綠色信貸指引》、《能效信貸指引》三令五申,嚴控“兩高一剩”行業信貸,“光伏貸”屢受其困。

“光伏大國”無可爭議,電價居高也是事實。但行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也非光伏獨有。土地管理在日益完善、金融市場在逐步規范、電力體制改革和稅費改革在穩步推進,當市場條件愈發成熟有序,光伏平價上網也會更加蹄疾步穩。當眾多產業面臨“中國成本”時,光伏產業也很難獨善其身,但“中國成本”若能在以光伏為主的新能源產業發展中率先破局,不僅彰顯國家發展新能源的決心,也會增強新能源行業發展的信心。

聚焦光伏行業自身,排除“邊界條件”的影響,技術成本仍是改變行業格局的定海神針。高效率才能催生低成本。單晶、多晶、薄膜多種技術路線同臺競爭,越來越多的企業由單純的產品生產轉向技術研發的并重推進。利用科技創新提升產品效率乃至整體系統效率是光伏行業正在進行的自我革命。

隨著分布式光伏的爆發式增長,大有占據半壁江山之勢的分布式對光伏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分布式光伏的業主大多并非專業從業人員,缺乏系統的運維經驗,許多屋頂光伏更是關乎屋檐下的財產乃至生命安全,所以分布式光伏所使用的組件、支架、逆變器等產品的質量要求遠勝大型電站。因此,在歐美國家,分布式光伏的成本遠高于大型地面電站,有著近乎苛刻的準入門檻。加之分布式光伏零星分散,規模較小,如何在有限的用地資源上生產出更多的電力,實乃降低整體成本的關鍵要素。

“非光伏成本”有待層層削減,技術進步仍不可偏廢。唯有內外兼修,光伏平價才有盼頭。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