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教授:人機結合 人也可以做到硬件升級

時間:2017-07-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7月18日消息,據BBC報道,近來,我們都在猜測人工智能(AI)驅動的機器人是否會顛覆人類,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后果。

7月18日消息,據BBC報道,近來,我們都在猜測人工智能(AI)驅動的機器人是否會顛覆人類,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后果。然而,這種假設可能還要數十年才能成為現實。但是現在我們需要反思更直接的問題,即當人類決定成為機器人時會發生什么?

麻省理工學院(MIT)著名的生物機電團隊負責人休·赫爾教授(HughHerr)說:"我們正處于人類歷史上關鍵的過渡點上。"他說,生物機電團隊的目標是建立最終消除殘疾的科學技術,無論是癱瘓還是截肢引發的殘疾。但是當這個不可思議的目標實現時,那又怎樣呢?赫爾教授表示:"我們把神經系統與已經建好的世界融合起來。我們當前使用的技術與神經系統分離,但我們正向融合人類生理學的新時代過渡。"

赫爾教授雙腿都被截肢。在2012年,赫爾教授安裝上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仿生腿,讓他以自然而優雅的姿態移動,這不禁讓他興奮得淚流滿面。2014年,赫爾教授的技術幫助艾德里安·哈斯萊特·戴維斯(AdrianneHaslet-Davis)重新回到舞池,后者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中失去單腿。戴維斯的首次表演立刻引起了TEDtalk觀眾的注意。

不久前,我參觀了赫爾教授的實驗室,以了解更多的關于其團隊所從事的工作,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目前,他們的很多研究都集中在人體可以本能去做的事情上,但對于工程師們來說,這些事情卻是極其復雜的。

赫爾教授實驗室的研究員羅曼·斯托里亞洛夫(RomanStolyarov)展示了他們如何使用類似于無人駕駛汽車中的傳感器系統,賦予假肢感知周圍環境的能力。使腿的行為不同是很重要的,例如爬樓梯。不管人們自己是否意識到,人類的大腦都能本能地準備向上踏出一步。但教授假肢去做同樣的事情則相同困難。

斯托里亞洛夫說:"電機能夠以模擬真實生物踝關節的方式工作。仿生腿使用搭載的傳感器來推斷腿部是處于空中還是地面上,并且執行的動作對人來說更像是真正的行走,而不是毫無生氣的假肢。"最終的結果是,對于賴安·康農(RyanCannon)這樣的截肢者來說,步行并不太累人。康農的腿骨折后出現并發癥,最終截肢。康農表示:"我可以用更有節奏感、更對稱的方式移動。以這種方式移動能讓我以更快的速度走更遠的距離,并在白天做更多的活動。"

但在這個領域,并非所有的工作都是關于更換假肢的,也涉及到如何改進它們。研究人員泰勒·克利茨(TylerClites)解釋稱,外骨骼項目可以減少行走時的體力消耗25%。這意味著,如果你走160公里,只會覺得走了120公里。克利茨稱:"我們今天已經能做到這一點。我認為在未來幾年中,這些設備就可以實現商業化應用。"

除了麻省理工學院,其他機構也正在研究類似的舉措。美國零售連鎖店Lowes正與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聯合為其員工研發外骨骼,以協助他們執行抬運工作。克利茨表示:"我確實認為,我們正在進入這樣的新時代:生物系統和人造系統之間的界限正變得十分模糊。"

克利茨說,這種未來前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世界上的富人和幸運兒也可能在身體方面變成"超人"。他說:"你所做的就是為身體能力創造一個新的基線,也許是心理能力,只有那些已經處于特權地位的人才能實現。"據說,赫爾教授相信隨著假肢的成本變得更低,它不會讓貧窮的人落后太遠。他稱:"機器人技術的成本將直線下降,很難預測社會上是否會出現大規模的分離。"

但在這種假設成為現實前,研究工作將主要集中于改善截肢者的生活。在這方面,赫爾教授的一大工作障礙就是兼容性問題。就像老電腦的外設設備,它不能插入新的筆記本電腦中,大多數被截肢者可能也無法享受赫爾實驗室新開發的技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團隊正嘗試緊急改變截肢方法。

赫爾教授說:"自從美國內戰以來,今天使用的截肢方法幾乎沒有根本性改變。而當你看到機器人技術與機電一體化技術取得巨大進步時,你卻沒有看到截肢手術取得相應進展。這種情況現在正被改變。我們正在重新設計如何截肢,以創造正確的機械和電氣接口環境。"

赫爾教授表示,這個接口可以直接將大腦與肢體連接起來,讓截肢者感覺自己的身體再次變得完整。他說:"我們在臨床上經歷的是,當我們把這些肢體連接到人們身上,并聽取他們的意見時,他們會使用諸如'我的肢體已經恢復'、'我痊愈了'、'這是我身體一部分'這樣的評論。"

當這些突破被完全實現時,赫爾教授說人類必將開始考慮自己的升級問題。他說:"我們將更加開放地使用各種材料,用以彌補我們的身體。"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