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在近期的一次人工智能實驗中,成功利用取自于谷歌地圖的街景圖和后期處理技術生成大片級風光照,整個生成過程不需要人類協助。
“這個實驗利用了機器學習技術,訓練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掃描數以千計的街景圖,尋找有潛力后期處理成優質風景照的圖像,”谷歌機器感知團隊工程師HuiFang解釋。谷歌團隊開發的軟件能夠模擬專業攝影師的工作流程,將篩選出來的照片處理成為符合人類審美的專業級作品。
谷歌的這項試驗,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二進制世界之外,如在藝術、攝影等涉及到主觀判斷領域的可能性。
一般情況下,訓練軟件進行審美判斷需要對大量數據集進行標識,人類工程師們需要手動挑選符合人類審美的光影效果和濾鏡,這非常消耗團隊的時間和精力。
Fang和他的團隊則運用了另一種方法。他們采用了被稱之為生成對抗網絡的技術(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它能快速、有效地訓練神經網絡識別人類眼中更具吸引力的影像元素。生成對抗網絡在人工智能試驗中是一項富有潛力的新技術,它能使兩個神交網絡進行交叉對抗,使用生成的結果改進整個系統。
谷歌相當于制造了一個人工智能照片編輯,而這編輯做的就是將零碎的照片組成一張風景大片,并自動添加光影效果和濾鏡。而這系統中的另外一個模型,則用于分辨原始圖像和已經經過編輯的圖像。試驗結果是,谷歌團隊開發的這款軟件能夠識別出大眾眼中的好照片和差照片,這讓訓練系統編輯原始圖像并改善圖像效果成為可能。
上圖為人工智能系統生成的風光大片,下圖為谷歌街景原圖。圖片來源/谷歌Fang和其團隊為了測試他們打造的人工智能系統是否真的能生產專業級大片,最后還進行了一項類似于圖靈測試的實驗。
他們讓一群專業攝影師根據圖像質量對圖片評分。測試圖片中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圖片和人類攝影師拍攝的圖像。而專業攝影師對這些圖像的評分結果是,五分之二人工智能生成的照片獲得了與人類攝影師同等水平的評分。
“谷歌的全景街景圖給我們的項目提供了一個測試機會”,Fang說,“有一天這項技術甚至能夠幫助你在現實世界中拍攝出更好的照片。”
更多資訊請關注機器視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