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車市半年考:中國汽車產銷增速同比減緩 未達到年初5%預測

時間:2017-07-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7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1.83個百分點和4.33個百分點,增速未達年初5%預估,中國汽車市場或將進入微增長期。

2017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累計產銷1352.6萬輛和1335.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6%和3.8%,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1.83個百分點和4.33個百分點,增速未達年初5%預估,中國汽車市場或將進入微增長期。

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召開6月汽車產銷情況發布會,據中汽協數據統計,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52.6萬輛和1335.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6%和3.8%,汽車產銷同比增速有所減緩。

其中上半年乘用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1148.3萬輛和1125.3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2%和1.6%,但低于汽車總體1.4和2.2個百分點。乘用車產銷增速同比下降明顯。

據汽車預言家了解,2017年年初,中汽協曾對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做出預測,中汽協指出,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將維持在5%左右,而根據上半年汽車市場的表現情況,并沒有達到年初5%預測。

接下來汽車預言家分析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情況,看看都有哪些銷量數據以及趨勢值得我們關注。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兩位數增長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9.5萬輛,同比增長14.4%,產銷同比增長遠超汽車整體增速,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售16.2萬輛,連續5個月實現同比增長。

從細分市場來看,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5萬輛和1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0.4%和26.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萬輛和3.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4.4%和19.7%。

在銷量占比方面,純電動乘用車占據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68%的比重,插電式混動車型產銷雖然出現同比下降,但仍占據18%銷量的份額,其中插電式混動乘用車占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16%的份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占據著2%的銷售份額。

SUV與轎車市場失調自主品牌“偏科”嚴重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上半年SUV車型累計產銷467萬輛和452.67萬輛,同比增長18.90%和16.83%,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幅下降了23.80個百分點和27.43個百分點,但在四大類乘用車品種中SUV車型是唯一一個實現增長的乘用車品種。

而在另外三種乘用車品種中,轎車繼續呈現出小幅下降的趨勢,上半年轎車累計產銷549.51萬輛和539.91萬輛,同比下降1.82%和3.17%。MPV車型也在6月份停止增長,呈現出較快的下降趨勢,1-6月MPV車型累計產銷103.50萬輛和101.05萬輛,同比下降12.80%和15.78%。

而從2017年上半年乘用車品牌銷量前十位排名中不難發現,自主品牌旗下車型開始逐漸“偏科”。在銷量前十的轎車中,自主品牌車型僅帝豪一款車上榜,而在SUV銷量前十榜單中,則出現了包括哈弗H6、傳祺GS4在內的8款自主品牌車型。

這些銷量數據很明顯的說明自主品牌存在一定的“偏科”現象。雖然近兩年自主品牌在銷量以及品牌上有著大幅度的提升,但這種提升在外界看來是依靠SUV車型實現的,然而在更為傳統的轎車領域,自主品牌依然難以擊敗合資品牌,而這種“偏科”現象對自主品牌未來向上發展極為不利。

師建華:自主品牌車企三級陣營將存在一段時間

對于上半年自主品牌車企的表現,有汽車媒體評論人士評論指出,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可以分為三個陣營。第一部分是以吉利、長城、上汽、廣汽、長安等為代表的,不僅已有產品市場表現突出,而且未來產品水平從技術、工藝、造型以及產品特點等方面都顯現出較高的水平。通俗說法,不僅東西做得好,說得也很清楚。另一部分是屬于那些一直以來在努力探索發展路徑,仍在前行路上的企業。第三部分則是那些至今沒有任何“感覺”、東拼西湊,個別甚至是“糊弄事”的企業。因為現在市場好,造個SUV,就能賣個兩三千臺車,說好不好,說差不差。借上海車展“刷存在感”,這樣的企業估計未來很難發展。

針對以上評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對汽車預言家表示,目前中國大大小小整車企業達上百家,其中有合資的有自主的。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擁有如此之多的車企,而目前我國汽車產業需要產業集中、兼并重組最終達到擁有十幾家的車企。目前自主品牌三級陣營并存現狀只是暫時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自主品牌車企將會優勝劣汰。

此外師建華認為媒體做出自主品牌三級陣營的評論,是有媒體的評判標準。這客觀的反映出中國自主車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盡管目前有差距,但現在還很難界定第一梯隊的就一定能定型到最后,第三梯隊就不能追趕上來。

自主車企三級陣營式的劃分也給自主品牌釋放出一個信號,發展好的應該思考怎么保持,發展中的也要追趕,相對品牌力薄弱的車企就應該敲響警鐘了,更加思考如何發力以便自己逆轉。自主車企不管怎么區分,未來中國市場競爭將更加殘酷激烈,最終或許將剩下數家綜合實力較強的自主品牌。

自主與合資將長期共存

汽車預言家在現場獲知,中國汽車在上半年累計產銷分別為1352.58萬輛和1335.39萬輛,同比增長4.64%和3.81%,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1.83個百分點和4.3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中國車市增速為僅為3.81%,而在年初時中汽協預測幾年車市增速為5%,這與年度預測相差1.19個百分點。盡管上半年,中國車市增速未達到年初預測,但就中國品牌乘用車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93.95萬輛,同比增長4.3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90%,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14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合資品牌卻出現“啞火”現象,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0.22%、17.68%、12.01%、3.83%和1.67%。與上年同期相比,除日系乘用車銷量保持較快增長之外,德系和美系增速略低,韓系和法系降幅依然明顯。

其中以上汽大眾為例,今年1-6月上汽大眾共銷售新車97輛,增速與同期相比不僅沒有出現增長,僅僅與上半年基本持平。針對合資品牌出現增速“啞火”現象。師建華對記者表示,自主品牌出現銷量增長并不意外,這與近幾年自主品牌汽車綜合質量,品牌溢價能力正在逐漸提升有關。合資品牌出現“啞火”現象這是由于自主品牌擠占合資品牌一定市場份額有關。

另外,盡管部分合資品牌銷量出現增速放緩,甚至出現下滑現象。但這并不代表合資品牌走向末路,自主品牌將應該高峰期發展。從目前市場來看,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將出現長期共存局面。根據往年規律以及綜合因素來看,比如1.6排量征收7.5%政策還將持續到年底,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在今年下半年仍有可能出現刺激性增長。合資品牌“啞火”只是暫時性現象。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