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那么一天,油品銷售會無利可圖。”
中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銷售公司)上市在即,唯一主營業務——油品銷售業務(下稱油業務)的增長卻日漸乏力。以此為契,中石化決定將發展了十年的非油業務,變為與油業務并肩的主角。
6月28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下稱中石化)召開2017年第一次股東大會,中石化銷售公司上市方案的相關議案全部獲得通過。
該議案顯示,中石化銷售公司在整體上市后,將把包括便利店、電商—易捷網和汽車服務在內的新興業務——非油業務,與成品油、車用天然氣和燃料油石油產品的儲運、零售和直分銷,并列為主營業務。
“中石化的非油業務會和油業務會一起打包上市。這和傅成玉時期制定的獨立運營非油品業務策略不同。”一位中石化的股東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中石化銷售公司剝離非油業務已三年,未來18個月內,將在香港完成整體上市。
在中石化召開的2014年度工作會議上,時任董事長傅成玉明確表示,中石化未來的主要經濟增長點將發生轉變,便利店的非油品業務成為“金礦”。
2014年2月,中石化正式啟動油氣銷售業務板塊重組引資工作,引入25家投資者增資1050.44億元,持股29.58%。
2014年3月,中石化銷售公司剝離非油業務,成立非油業務全資子公司——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易捷),成為其唯一的非油業務平臺,并擁有國內最大的便利店零售網絡。
中石化2008年起開始涉足非油品領域,銷售額從最初的十幾億元發展到2013年的133億元。
“沒有非油業務的加油站,充其量只是油品銷售的一個載體;加入非油業務以后,加油站的潛力將得到很大的挖掘。”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缺乏非油業務會使大量的資金、資產、人員和設備沉淀在加油站,價值空間有限,非油業務的加入能夠扭轉這個局面,使銷售系統實現差異化競爭。
2014-2016年,中石化非油業務經營規模和效益,年均增幅保持在40%以上,促進了油品經營。
“從集團層面來看,中石化銷售板塊的營業收入約占總收入的一半,但其毛利率卻僅次于凈虧損的勘探開發板塊。”一位任職于“三桶油”的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成油價最高限價和采購價格受政府管控,成品油銷售行業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
去年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28.SH,下稱中石化)營業收入為1.9萬億元,同比降低4.4%,凈利潤為464億元。
“去年中石化非油業務經營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50%。”劉志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中石化易捷去年運營了25591座易捷便利店,總交易額351億元。單店年均銷售額約為137萬元,單店日均營業額約3750元,年均凈利潤為5.8萬元,毛利率4.2%。
“隨著時間推移,加油站折舊攤銷和人工費用等成本會不斷增加,油品市場價格不斷放開,油品降價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上述人士稱。去年中石化銷售量和油品銷售均價整體下滑。柴油和燃料油的銷售量分別下降10%和23%,煤油售價下跌幅度最大。
2015年10月,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文件,文件指出,加快推進能源價格市場化,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
中石化銷售板塊唯一的上市子公司——泰山石油(000554.SZ)今年一季報顯示,營業收入6.81億元,凈利潤僅14.8萬元,同比增長43.3%。中石化作為泰山石油第一大股東,持股約26%。
位于泰山旅游區的泰山石油加油站易捷便利店,除了體現當地特色的特產及高檔禮品專柜,還有飲品和廚房用品專柜。
“泰山石油近兩年的成品油銷售基本無利可圖。利潤增長空間主要來自非油業務的增長。”一位接近中石化的知情人士表示,與一般便利店不同,易捷的目標客戶集中在高頻進站加油的客戶群和集團內部員工,便利店購物券是中石化員工的福利之一。
6月8日,在易捷與高端汽車服務商寶利德集團的簽約儀式上,中石化銷售公司黨委書記夏世祥表示,2017年中石化非油交易額有望超過500億元。屆時中石化易捷的單店日均營業額將達到5342元左右。
“與中石化銷售相比,中石油銷售公司的自主性要更弱一些,也不夠重視非油業務。”一位接近中石油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中石化歷來重視銷售自主,其非油業務雖然在2014年成立子公司,但仍由銷售總部統一調控,新決策的執行力度比較高;中石油則因上游過于龐大,銷售板塊更多成為原油去庫存的工具,依賴地方公司自主管理非油業務,無形中提高了銷售成本。
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共有11.8萬家加油站,中石化3萬多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2萬家以上,兩者約占總加油站數量的46.6%。從銷量上來看,“兩桶油”的總銷量占到了62%以上,中石化銷量占32%以上。
中石油的非油業務起步于2007年。截至2014年年底,中石油的非油業務覆蓋1.6萬余家便利店,單店年均收入67萬元,即非油業務營業收入約達到107.2億元。同年中石化非油業務的營業收入為171億元。
據去年年末中石油官網消息,發展非油業務九年來,非油收入年均增長超過20%,利潤年增長超過30%,截至2020年,中石油銷售公司的目標是,非油業務年收入突破500億元,其中便利店業務營業收入超過300億元。
單從局部地區來看,中石油的非油業務同樣呈現著快速增長的勢頭。據《重慶商報》消息,在中石油重慶地區覆蓋的518個便利店中,非油營業收入達到4.57億元,即單店年均營業收入880多萬,日均營業收入24000多元。
“今年前5個月的非油營業收入已達到2.42億元,利潤3100多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6.8%和23.61%。”中石油重慶銷售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兩桶油”外,中海油、中化、BP和殼牌等大型油企也涉足非油業務,但明顯不是同一數量級,且多以合資為主。
截至2015年底,中海油的加油站數量不到800家,其中合資加油站占比76%,主要與殼牌成立合資企業。去年6月,中海油煉化公司在召開“十三五”發展規劃研討會提出,到2020年中海油的加油站數量達到2000座。
“合資加油站非油業務單店日均收入兩萬多很常見。”上述人士表示,國內的合資加油站多分布在沿海發達地區,加上外資企業豐富的管理經驗,非油業務收益有其獨特的優勢。
4月27日,中石化發布公告表示,中石化銷售公司實施股改上市后,其非油業務將構建“三大平臺”,包括集加油站、便利店和汽車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實體服務平臺、線上營銷平臺以及石化銷售卡體系和第三方支付等于一體的金融業務平臺;同時還將打造便利店、汽車服務、廣告、保險、汽車環保產品和飲用水總共六大產業。
“未來我們會復制與利亞零售、喜士多合作經營的模式,借鑒7-Eleven、沃爾瑪的經驗,嫁接到自營的門店運營中來。”劉志華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實施專業化運營是實現便利店業務突破的關鍵。
和中石化不同的是,中石油銷售并不以便利店為核心延伸發展非油業務,而是將其作為業務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旗下兩大品牌“昆侖好客”和“咔咔”。前者是主要服務中高端消費者的便利店業務,每天為1100萬加油顧客提供22大類商品;后者則瞄準汽車后服務市場,率先介入汽車全產業鏈生態圈。
除了與寶利德汽車服務商合作外,中石化還與電商京東集團進行合作探討,物流配送、金融、油品供應等。
中石化也在拓展新的非油業務增長點。6月3日,中石化與中國電信的首個戰略合作項目在廣州落地,廣州加油站的顧客在加油站除了加油外,還可以辦理手機購買、充值、電信寬帶辦理、繳費等各項電信業務。
7月4日,中石化易捷舉行注資雅詩紙業有限公司的簽約儀式的正式進軍生活用紙行業,打造“鷗露”品牌本色竹漿紙。
汽車是拉動中石化銷售的產業之一。“堅持以‘人·車’為核心,以加油加氣、便利店、汽服、環保產品、車險和水產業等緊密度高的業務為第一層級。”劉志華說。
7月12日,中國石化北京石油下屬加油站推出汽車銷售業務,位于北京市大興區的石順開加油站售出第一輛汽車。
“中石化銷售現在有1億持卡用戶、2000多萬日均進站加油客戶以及4000多萬微信粉絲用戶線上平臺。”劉志華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第二層級就是利用場地和區位優勢,衍生帶動廣告、快餐、商業代理、旅游等多業態服務項目,豐富充值、繳費、ETC、線上等增值服務,銷售公司龐大的客戶資源和平臺優勢,為非油業務做大做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未來公司還會持續擴大線上用戶規模,力爭微信粉絲超過6000萬。
“目前新業務拓展急需提速,與銷售公司股東和資本市場訴求相比,自有品牌商品仍然較少,目前僅有7個。”劉志華表示。
“雖然中石化非油品交易額在高速增長,但過于依賴低毛利的服務類及煙草團購業務。”劉志華說,非油品銷售利潤增速放緩,加上倉儲能力不足,專業化程度低,“送多就爆倉,送少就斷貨”。
人才和機制成為導致銷售利潤增速減緩的最大兩個原因。“非油業務市場競爭激烈,我們未建立起相匹配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此外公司的市場化機制也難以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突破。”劉志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