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中國·成都智能制造國際合作大會”上,中德智能制造聯盟秘書長、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王鵬,以《先進制造業和品質革命》為主題向與會來賓分享了他關于中國智能制造的觀點,對于汽車生產和航空航天領域來說頗有借鑒意義。
無人機領域實現先進制造的關鍵
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5次會議上,專門對先進制造業、振興先進制造業有一個表述,這個表述叫做“振興制造業要推動制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型轉變,讓提高供給質量的理念深入到每個行業、每個企業心目中,使重視質量、創造質量成為社會的風尚”。
王鵬表示,“什么是先進制造業?很簡單,就是附加值高,并不是說技術先進就是先進制造業,傳統的產業如果通過改造,能夠實現很高的附加值,而高附加值有三個來源,第一要有科技含量,第二質量要好,第三有品牌。”
我們著眼于當前的無人機領域,軍用無人機可以被看做是偵察的神秘利器,消費級無人機也出現了“低價高配版”兼具VR功能和高清視頻拍攝,而今后還有再融入AI技術的發展趨勢,可以說滿足科技含量這一指標;質量和品牌是現如今諸多企業需要攻克的難關,除人為操作不當外無人機還容易出現炸機的情況,續航的短板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并且大疆創新一家獨大的格局也沒被突破,這些情況都制約了無人機行業的質量提升和品牌發展。
打造生產圈和培養特色兩不誤
王鵬表示想要成為先進制造產業,關鍵在于掌握制造業領域的生產泛式或者說制造模式。
人類進入工業革命以來,我們的工業、制造業的特點是大規模、集中式、同質化、單向度。工廠規模越大越好,產業的產能越好越好,集中式、所有的工序集中在工廠里面,甚至所有的與之相關的工廠都集中在園區里面,形成產業集群。幾百年來人類的制造業就是這樣的,大規模、集中式、同質化、單向度。新的生產泛式,在信息通信技術廣泛滲透和應用的前提下,出現了新的變化,出現了小批量、分散式、個性化和參與型的轉變。
這點對于今后無人機產業的發展頗具影響意義,注重地域生產圈的建立實現互補,但各家企業又頗具自身特點和優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被稱為“創客之都”的深圳,已然成為全球無人機產業研發、制造重鎮,擁有300多家無人機企業,占據全球市場七成份額,大疆、科比特等企業更是領跑整個無人機行業,深圳的無人機產業能有如此大的規模就在于利用了當地政策、人才、配件、地理優勢等多方面條件,而各家企業又各具特色,無論是從產品特點還是市場定位都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一條路。
客戶的需求是終極目標
“未來的一個高品質的工業產品,除了傳統的質量好,有品牌以外,還必須能夠讓消費者參與到設計中間去,能夠去滿足他們的創造感,然后還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甚至是極端的單件需求。”王鵬說。
未來的無人機品質還應該包含什么?那就是——快速響應,特別是針對無人機的后續服務。比如當出現炸機等情況如何快速理賠,如何及時修復產品就是消費者的訴求,需要企業能很快的給予實現。而且,王鵬還提出消費者應該參與到整個的價值鏈,整合到價值鏈中間去,不僅僅是被動的去接受產品,甚至有可能跟企業一起來創造價值。而重視消費者的用戶體驗這一理念的注入,也將提升無人機品質的概念。
所以企業應該從以下方面去有所突破:第一,要老老實實的把產品做得更好,保護和尊重知識產權,提高產品檔次,培育品牌;第二要順應生產方式的變革,順應新科技革命帶來的變化,把參與、價值共享、個性化的需求的滿足,把快速響應能夠注入到品質革命的內涵之中。
自古以來,中國人非常重視工匠精神,但是因為當前無人機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要追趕、學習的技術還有很多;再加上國際競爭格局的固化,我們在產業鏈上的定位被鎖定在中低端,還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使得社會浮躁,大家不重視質量,只完成任務,不愿意花時間精雕細琢,這些情況都影響了無人機產業的健康發展,但是目前這樣的情形也是很正常的,是無人機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只有扎實進取,發展質量過硬的產品,注重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幫助中國無人機產業打造屬于自己的先進制造名牌。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