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人工智能熱詞火遍全球,隨著人工智能近年來在全世界大熱,有關它的一些爭議也隨之而來。那么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何以成為高技術中的“熱門”?
面對人工智能,人類還有許多謎題,也有很長的路要走,有人擔心,人工智能發展如此迅捷,推動了智能機器人出現。未來的某一天,它是否會超出人類的控制?是否會對人類帶來威脅?人類會不會成為機器的奴隸?
近幾年我國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專家指出,2010到2015五年間,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至少申請了超過8000個的國際專利,特別是在深度學習、傳感器、預測性檢修、智能機器人等方面的進步,令國際同行印象深刻。
近年來,阿里巴巴與上汽合作,將汽車連接到互聯網,并推出面向醫療保健和制造業的基于云計算的新型人工智能服務。騰訊也在開發微信的虛擬助理,以及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新應用。更為可喜的是,國內還涌現出一些發展勢頭旺盛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專家認為,中國將成為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最大獲益者。在人工智能的推動下,中國的GDP將增長26%,總獲益約7萬億美元。在人工智能發展初期,由于技術成熟度較高,且大量工作均可為發達技術替代完成,北美的生產力增速將高于中國,但當中國完成技術和專業知識積累后,將會開始超越美國。
此外,面對人工智能大熱產生的疑問,即人工智能大熱可能會帶來了憂患,我們需要準備什么?
埃森哲大中華區主席莊泉娘認為:“和任何推動變革的技術一樣,我們在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應用的同時,要正視它所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尤其要在智力、技術、政治、道德和社會等各方面做好準備。”
百度高級副總裁張亞勤認為,人工智能是一項工具,對它的研究應該為人所用,這是基本的價值體系。“我們發展人工智能,推動技術創新,不是要消滅人類,而是用它來服務人類。讓它自動化地完成人們想做的工作,增強人類的能力。”在釋放創新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要相信技術是非常穩健的,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各個公司一般從一開始就會有方向性的干預,我們沒必要對它有太多的恐懼。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