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人機行業飛速發展,無人機在多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農業領域市場潛力,今年植保無人機呈提速發展趨勢。但是就目前來說,行業標準體系仍然缺失,要想實現持續發展,加快標準制定是當務之急。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短缺和人工成本急速增加,作業效率高、節水節藥環保型農業航空植保機械獲得了市場越來越多的青睞。農業航空植保將成為我國農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其中“大熱”的植保無人機發展又如何呢?
近年來,我國植保無人機經過3~5次改型,作業穩定性都有了大幅的提升。據統計,目前我國無人機生產企業超過400家,產品類別多樣,載藥量涵蓋了從5~100升的各種不同類型,價格既有兩三萬元的,也有幾百萬元的。
國家植保機械檢測中心主任陳小兵介紹:“2016年我國小型植保無人機行業發展呈穩定態勢,未出現大規模的盲目擴張,產品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產品使用方便性、安全性、可靠性都有所增強。部分產品能實現定高定速飛行、航線規劃、斷點續噴、變量噴灑、藥量檢測、失控返飛、電子圍欄、低電壓保護、斷槳保護等功能。”
同時,植保無人機產業雖然飛速發展,產品類型之多讓人應接不暇,但是,植保無人機在穩定性、部分功能上也有了不小改善,但還存在諸多問題。
其中關鍵技術發展水平直接影響作業效果。“在日本,無人機飛行高度不超過1米,通過低空低速飛行,能有效替代地面背負式手動噴霧器,而在中國,植保無人機飛行高度有的甚至超過5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業效果。”中國農業大學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中心主任何雄奎認為,我國植保無人機發展面臨五大挑戰:一是載重輕,單次作業周期短,不完全適合高效航空噴霧作業。二是無人機噴灑農藥存在重噴與漏噴現象,尾翼產生的氣流影響下壓氣流,易造成農藥霧滴飄失等。三是核心技術發展滯后,如發動機、飛控系統、霧化系統的研發技術等。四是缺乏專用的噴霧制劑。五是植保無人機缺乏相關標準。
植保無人機要更好地發揮作用,除了自身的“硬件”要硬,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面對目前植保無人機行業發展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亟需制定標準規范。
作業規范制定很關鍵,也非常需要,對于飛手來說需要制定一系列植保施藥技術規范,面對不同病蟲害,作業機具、作業高度、作業速度要如何調整等等,需要大量的試驗并制定相關規范。由于植保無人機不同于固定翼和有人駕駛直升機,也不同于地面作業機具,要根據植保無人機的特點制定安全技術要求和標準,不能照搬固定翼和有人駕駛直升機標準。當然這些都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大量驗證試驗,相關標準也應當盡早發布實施。
總之,植保無人機還要繼續完善。包括制定統一行業標準與作業標準,降低操作難度、降低使用成本和提高續航時間等。此外,還應該加大扶持農用植保無人機的力度,積極爭取發揮政策的示范引導作用,降低購機成本,調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購機積極性。加強植保無人機飛手的技術培訓,充分利用各類培訓資源,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有針對性開展培訓。培養植保無人機技術人才,完善植保無人機配套服務,提高無人機的使用效率。
更多資訊請關注人機界面頻道
以上內容由傳動網整理,部分資料來自機器人庫、智能制造網、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