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智能時代機器人如何助力“中國制造2025”實施

時間:2017-07-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一些傳統優勢逐漸喪失,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成為當務之急。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一些傳統優勢逐漸喪失,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成為當務之急。

正在天津舉行的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曾經依靠密集勞動力走向世界的“中國制造”,機器人正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助力之一。

近年來,在傳統制造業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著眼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天津發力機器人產業。目前,天津市擁有機器人生產企業百余家,年產機器人約1000臺,產業規模30億元左右。

原先依托嫻熟工人的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也在借助機器人的力量,開始了轉型升級之路。位于天津開發區的美克美家,通過在傳統生產設備的基礎上,引入工業機器人,把原來4個人的工作,縮減到現在的1個人。

為了應對轉型升級的需要,河南、遼寧、廣東、山東等地也都紛紛加快培育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產業。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向制造業等行業滲透,來推升新經濟,向智能化加速躍升。”科技部部長萬鋼說。

在中國多地,機器人正在迅速進入制造業。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達6.67萬臺,這是中國自2013年起,連續第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大量的工業機器人將會出現在制造業等傳統行業。”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張偉民說。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中國工業機器人》報告預測,到2018年,中國制造業機器人采用率將增長150%。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機器換人”不僅有助企業緩解技工短缺的困境、應對上漲的勞動力成本,同時也能更好地滿足現代生產的標準化要求,創造更大的產能,也有助于解決中國目前面臨的土地、環境承載能力等問題。

“機器會不會代替人類”?“每次技術革命都會淘汰一些專業人員,但也會帶來很多新的就業,比如火車代替了挑夫,卻也造就了一批鐵路工人,人類沒有必要害怕機器,機器是不可能取代人類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說。“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對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正倒逼國產機器人研發和制造產業新的發展,而政策支持也助推了這一進程。《中國制造2025》提出制造強國發展路線圖,智能制造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為了搶占智能制造的制高點,專家們認為,應該加強全盤規劃,實施非對稱的發展戰略。加快制定中國機器人技術和產業發展規劃,定期發布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把機器人技術對相關領域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業發展特別是基礎工業水平的滲透、輻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首屆世界智能大會6月29日開幕,為期兩天,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主辦,旨在共同探索智能科技發展的新路徑。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