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能源汽車大家都是抱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存在一些誤解,也因此新能源車從發展至今一直受到不少冷淡和不被看好,其實新能源汽車目前對絕大多數人不適合,但發展新能源車一定是我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在政策的鼓舞下,新能源車迎來發展新拐點,在經歷了企業騙補調查、補貼退坡等一連串的打擊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開始回歸常態,業內專家也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行業前景普遍看好。
2015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30萬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國。今年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近5萬輛、4萬輛,環比增長超過35%、30%。新能源汽銷華麗數據的背后,折射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火熱景象。
這意味著,在走出今年初補貼退坡、準入目錄重審的陰影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開始重回“快車道”。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日漸提升的準入門檻尤為引發業界關注。在國家發改委與工信部日前印發的《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引導現有傳統燃油汽車企業加快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同時規范新能源汽車投資條件。
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以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拉開序幕,補助和準入門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都預示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管理向“加嚴”的方向發展。
同時,在資質放開與政策鼓舞下,各路資本爭相涌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數據稱,還有近200家車企在排隊申請資質,其中包括比較有名的蔚來汽車、樂視汽車等多家互聯網基因的車企。
放眼“十三五”,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由起步模式變為加速模式。可以預見,未來將越來越多外資企業效仿大眾汽車和江淮汽車的合資形式,新建新的純電動乘用車合資企業。這段時期對新能源企業來說是一個“冷靜期”,并不會有太大影響,企業應利用這個時間思考發展戰略與方向是否符合市場需求。面對整車廠、零配件、電池廠等爭食新能源汽車“蛋糕”的局面,對于企業而言,由規模擴張轉向競爭力提升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傳統汽車,中國是一個落后者。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具備了較好基礎和有利條件,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績顯著,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鏈日趨完善,支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的信息技術產業實力不斷增強。
我們要不遺余力的發展新能源車產業,企業要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完成轉型升級。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以上內容由傳動網整理,部分資料來自中國工業電器網、維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