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施耐德在創新峰會推出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通過這個具備開放性、交互性的平臺,全面覆蓋工廠及機器設備,從而讓施耐德電氣助力工業互聯網發展,幫助工業客戶簡化運營,利用開放性技術實現提質增效。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馬躍先生表示,為大家呈現施耐德電氣推出的面向工業的EcoStruxure平臺,詮釋施耐德電氣的轉型,正由從傳統的自動化產品、技術、服務提供商,開始走向融合物聯網技術,助力工業企業全面提升運營效率與生產力,改善最終用戶體驗,創造商業價值,實現順應大勢的互聯網+服務模式。
回顧施耐德電氣在中國OEM行業30年發展歷史,從最初的服務商,到2007年建立行業應用中心,對國內行業進行領域細分,滿足終端客戶需求;到今天擁有2.6萬名員工、26家工廠分布中國各地,關注重點也從用戶設備本身到由設備組成的整個生產線、再到服務和運營,逐步實現以工業物聯,融合未來。
用戶過去只能使用施耐德電氣產品對應的軟件,而通過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這個數字化服務平臺,現在工業用戶可以接觸施耐德電氣所有產品的軟件,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使用平臺化帶來的便捷服務;同時,此平臺讓用戶能夠更方便地收集自身設備的數據,從而以可視、可用數據,來提高自身的生產效率。
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不僅實現了軟件服務集成化和數據可視化,還具有開放性,允許多種產品接入這個平臺。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是基于工業以太網的平臺,而工業以太網是一個開放的互聯網協議,所以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可以通過工業以太網保證所有的產品現場執行單元和傳感器能夠實現,包括自動化設備,能夠實現互聯互通以及信息交互和控制的能力。因此,這個平臺除了可以連接施耐德電氣自身的產品外,還可以連接現有比較成熟的軟件基礎,比如說OPC對數據采集的功能,同時可以對第三方的或者其他品牌的產品進行數據交互。
這樣的變化,首先能夠讓施耐德電氣滿足用戶更多需求。在智能制造備受關注的今天,制造業不再局限于過去的大規模、大產能,而是講究可控成本和定制,這是隨著消費者的個性化追求而產生的需求,過去的工業標準化生產難以滿足這種需求,而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這樣的開放平臺,可以讓消費者通過OEM落實到集成商,在平臺上得到實現。平臺的開放性、創新性,讓用戶能夠挖掘數據的價值,從可視,到可控、可調,使用戶之前的成本驅動變得簡單明了,實現數字化管理,從而使業務模式得到創新。
另一方面是安全,從原來的設備安全,到現在數字化后的信息安全、網絡安全,這都是OEM商所關注的問題。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從傳感器技術、設計信息、云端,以存儲的方式進行分類,然后分析,云技術使用戶在使用該平臺時形成閉環,從而有效保證用戶信息安全。
同時,施耐德電氣工業事業部OEM行業總監王新華和中國區OEM業務運營總監喬锃,還分別就施耐德電氣獨特的智能制造理念和行業實踐,以及針對OEM行業的戰略布局和發展重點,解讀EcoStruxureMachine架構。
在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平臺基礎上,施耐德電氣展現了主要面向OEM行業的獨特架構——EcoStruxureMachine,為機械設備制造商和最終用戶提供面向物聯網和智能設備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通過真正的“一網到底”,將機器操作和工藝數據無縫集成,并支持快速響應及全面報告能力,從而降低客戶的總擁有成本,為機械設備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創造價值。
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帶來的平臺化服務,使施耐德電氣的用戶能夠更好地收集、分析、處理數據,以應對復雜業務環境,決定未來發展方向,EcoStruxureMachine架構也使OEM行業原本普遍的一次機器一次買賣,轉變為一次機器后續數字化運維服務,從而幫助工業用戶優化資產管理,完成數字化轉型。
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對施耐德電氣不僅意味著強大的數據統合和開放交互,還使工業互聯網進入實體經濟落到了實處,讓工業物聯網走向實用性。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馬躍表示:“面對當今軟件定義并驅動制造業發展的趨勢,施耐德電氣始終堅持創新,此次發布的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將進一步促進數字化和自動化的有機融合,提升工業用戶的決策力和生產力,增強企業級控制及透明度,實現端到端運營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優化,為工業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全面助力。”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