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半導體產業人才緊缺,“挖墻腳”瘋狂開演

時間:2017-06-1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而在最近一段時間,國內的很多半導體企業正在身體力行地驗證這句話。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而在最近一段時間,國內的很多半導體企業正在身體力行地驗證這句話。他們正在瘋狂地對準韓國、日本、美國等地區的半導體人才“挖墻腳”,并且從現在他們取得的成績來看,別人的老本都快被我們給掏空了!

因為海力士和三星的存在,韓國的半導體行業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而現在即使中國大陸半導體行業“挖墻腳”的行為驚動了韓國政府,他們還是對人才的流失毫無辦法。

根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盡管連政府調查機關都已經出動,嚴防國內半導體尖端技術外泄,但是依然難以阻止人才和技術的流失,比如退休人員再就業就很難監管。甚至還有很多韓國人在幫忙:一名曾擔任過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高管的韓國人,兩年前成立了一家資源外包公司,也就是俗稱的中介,主要業務就是從韓國企業中挖來人才,再送往國內企業。

而大陸半導體企業具體的挖角方式顯然就是金元攻勢了,據說國內企業為這些人才開出的年薪是韓國企業的3-10倍,同時還提供住房和車,并承諾解決子女教育問題等。

這種挖人的情況也不僅僅是對韓國,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發生,比如說半導體行業的另外一個“重鎮”臺灣,就在今年年初爆出大量半導體企業高管、技術人才被大陸企業挖走。比如華亞科有多達百名工程師集體跳槽到紫光集團入股的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甚至包括前南亞科總經理、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還有南亞科前營運支援副總經理施能煌等人。

至于薪資方面,他們表示到大陸之后“高個2倍沒有問題”,至于能否達到在臺灣的3倍薪水,可以再談談看。

不就為了個芯片么,有必要這么拼?

其實我國發展半導體行業也已經有很多年了,在投入方面也同樣很大,但是暫時距離世界頂級水準還有距離,甚至還鬧出過漢芯造假等業界笑話,這就讓人不得不懷疑一下:這樣盲目挖人的行為是不是一種資源浪費?先不說能不能反超美日韓,半導體行業有那么重要么?

其實這種質疑從未中斷過,很多人表示現在經濟全球化,追求所有技術自產是不現實的,各個國家互相合作才是最好的做法。但是這種說法可能在其他行業中有道理,在發展半導體行業卻不對,一組簡單的數據就能清楚地讀懂這背后的意義:2016年我國的貿易通據數據中,“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的貿易逆差達到1664億美元,遠遠超過“石油及原油”的1143億美元!

并且這也不僅僅是錢的問題,美國的“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2017年1月曾向時任總統的奧巴馬提交了一份《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權和主動權》的報告,委員會成員包括英特爾、高通和摩根大通等集團。他們表示半導體行業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的基礎,深切關系到國家未來的安全和利益,所以絕對不能讓出領先地位。

看看對手有多么忌憚我們

在開始“挖墻腳”之前,大陸企業并不是沒有試過其他方法來完成技術升級,比如紫光集團就曾經和美國內存巨頭鎂光科技商談過并購,但由于阻礙重重,導致并購計劃落空,最后鎂光被臺灣企業并購,并且后續紫光想收購臺灣科技產業也屢屢遭受挫折。

美光集團

即使是本文中一直沒提到的日本也一直很忌憚國內半導體行業,大家可別忘了不久之前當有消息稱鴻海集團即將收購東芝半導體時,日本方面就連忙出面說不能賣給中國企業。甚至在商業合作上,中國半導體行業也是處處被設防,美國方面也一直拒絕在中國投資半導體,即使我們技術工藝方面現在仍然遠遠落后美國。

半導體制程排行深色代表大陸廠商

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企業才選擇另辟蹊徑,用挖墻腳的方式來彌補技術短板。

現在我們很缺人才

近年來我國半導體行業正處于即將爆發的臨界點,2014年6月出臺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提出了具體目標,到2015年電路線寬28納米制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到2020年14納米制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而到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而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不僅僅是華力微電子、SMIC中芯國際等老牌半導體公司由28nm沖擊16/14nm的關鍵時間點,而且也是多數新建廠的投片計劃時間,比如長江存儲科技、福建晉華半導體、清華紫光、以色列塔科馬(在我國有投資晶圓廠)以及合肥長鑫半導體等。多種因素疊加,人才和技術的積累就顯得更為重要和急迫了。

并且在逐年增長的投入方面來看,我們也確實等不起人才培養了,根據SEMI(全球半導體裝備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全球Q1季度半導體設備支出金額為131億美元,韓國以35.3億美元的份額位居第一;臺灣省投資金額34.8億美元,大陸地區則是20.1億美元,同比增長25%,排行世界第三,甚至我國政府還計劃到2025年投入最多1萬億元來發展半導體產業。

這種軍備競賽中,產業成熟、人才培養顯然是等不及了,所以近年來,國內廠商才開始用并購、挖人等方式來加快追趕的腳步。至于我們的目標?美國人是這么說的:中國國產芯片在2025年將占據70%的市場份額。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電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