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關于人工智能 77.8%受訪者表示看好

時間:2017-06-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6人進行的調查顯示,77.8%的受訪者看好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

近些年,人工智能日漸火熱。一些企業在人工智能上投入大量研發,人們在生活中也常見人工智能的身影。前段時間,許多人工智能產品亮相第四屆機器人峰會,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6人進行的調查顯示,77.8%的受訪者看好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受訪者希望我國的人工智能可以更多地應用在醫療衛生(69.3%)、教育學習(56.7%)和交通出行等領域(55.7%)。

受訪者中,00后占0.8%,90后占19.9%,80后占51.2%,70后占20.7%,60后占5.5%。

受訪者期待我國在醫療衛生、教育學習和交通出行等領域應用人工智能

天津市某事業單位員工童文(化名)常在日常工作中接觸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設備。“不方便打字輸入時刷一下臉就解決了。人工智能設備給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也讓工作更高效”。

調查中,62.8%的受訪者使用過語音識別產品,57.7%的受訪者使用過視覺識別產品,40.5%的受訪者使用過智能計算,32.6%的受訪者使用過虛擬服務,32.3%的受訪者使用過智能行動類產品。

寧波市市民鐘蕾前段時間在網絡上觀看了第四屆機器人峰會的視頻。“峰會上展示了很多我國自主研發的智能機器人。比如可以給人看病問診的健康鏡,還有一些可以與人進行互動、播報天氣、播放音樂的機器人”。鐘蕾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到人工智能產品。

數據顯示,92.5%的受訪者期待使用人工智能產品,其中31.6%的受訪者非常期待。

對于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受訪者希望可以更多地應用到醫療衛生(69.3%)、教育學習(56.7%)和交通出行(55.7%)等領域。此外還有商業金融(46.3%)、家居生活(45.1%)、休閑娛樂(42.1%)和軍事科技等領域(33.7%)。

77.8%受訪者看好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

“我覺得人工智能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日常生活中我也常使用語音識別和智能家居類的智能設備。現在很多企業都在這方面進行了研發,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工智能產品出現。”北京市民馮佳軒看好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

北京某高校計算機專業的陶子宜,在課余時間會參加一些機器人設計或編程比賽。“目前一些弱人工智能比較發達,可以自主學習的人工智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發”。

民調顯示,77.8%的受訪者看好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11.1%的受訪者不看好。

上海交通大學自動化系教授蘇劍波指出,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在學術上很熱,但是在產業轉化上各有千秋。“不是誰研究做得好,誰的產業轉化得就好。目前我國人工智能在技術上積累了很多經驗,但究竟能在哪個領域落地并形成產業,需要與國家戰略、國民經濟的總體發展相結合”。

蘇劍波告訴記者,目前人工智能更多是一種計算智能。“AlphaGo(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程序——編者注)最令人震驚的是,機器用計算這一個方法來逼近人類智能中并不只是依靠計算完成的智能。但是機器在計算上還能多大程度地模擬人類智能尚沒有定論。在人類的發明創造中,直覺、靈感、頓悟等帶有濃厚個人色彩的智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這些都是目前的計算智能還不具備的”。

蘇劍波還表示,計算智能不能反映人類智能中的絕大部分,人類也不僅僅通過計算來展示智慧。“在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用人類定性智能指導機器人定量智能的生成和進化,構建系統性的智能機器化的方法論”。

63.6%受訪者建議鼓勵青年關注和參與人工智能發展

“前幾年我買了一款智能掃地機器人,但在掃地時總是撞來撞去,不能準確地感應衣柜、桌角等物體。”在馮佳軒看來,人工智能設備需要進一步的技術創新,減少使用中的漏洞。

童文認為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強大,但不能過于依賴這些設備。

調查顯示,63.3%的受訪者擔心人類過于依賴人工智能,53.4%的受訪者擔心人工智能存在個人隱私和信息泄露的風險,51.5%的受訪者擔心人工智能的技術存在漏洞,還有46.2%的受訪者擔心人工智能會取代部分勞動力。

北京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崗位教授、人機交互與認知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人機交互的本質是共在。“人類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機器人不具備的,機器人形式化的工作又是人所望塵莫及的。所以,把人類的優點和機器的長處結合在一起,形成人機環境交互系統是一個重要命題”。

劉偉強調,在人機交互中數據非常重要。“數據有指向性。一個數據可以有多種含義,人類可以理解,但是機器只能按照規則從一個角度看待數據。如何研究數據是目前人工智能的一個瓶頸。”另外,劉偉指出,對于機器人來說,完成簡單動作要比復雜的推理難。“機器人可以在推理計算上輕松超越人類,但卻需要通過數十萬張圖片才能識別出一只貓”。

蘇劍波目前正在做機器人寫毛筆字的研究。“希望達到的效果是機器人學習字體庫中的字體,然后寫出同字體的新字。也就是說通過學習規律,推算出新的知識。這可以看做是一種知識的創造”。

對于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63.6%的受訪者建議鼓勵青年關注和參與,60.3%的受訪者建議加快項目審核和落地,57.2%的受訪者建議為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資金申請開通綠色通道,還有41.2%的受訪者認為應鼓勵并支持企業在技術上進行探索。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