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起底2016新能源車國補審核結果背后的種種“蹊蹺”

時間:2017-06-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此前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還有多個地區沒有完成地方層面的核查,在完成本地區補貼核查后也將開始申報國家補貼,因此2016年第一批國補清算后續可能還會第二批。

5月17日,工信部發布了第一批2016年國家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在企業申報的94072輛車中,僅有85094輛車通過了專家組審核,還有8978輛車因涉及與公告參數不一致、不在推薦目錄內、累計行駛里程未達3萬公里等因素未通過審核。

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推廣量超過50萬輛,僅有不到10萬輛進行了補貼申報,其中,乘用車符合要求的數量不到30%、客車不到10%、物流專用車基本為0。記者采訪了解到,產生這樣問題的主要的原因是目前還有部分地區未完成地方核查,還未上報;此外,“3萬公里”指標要求從2016年起就開始考核,使得多數用于公共領域的車輛無法達到該目標。

除了第一批申報國補車輛總數不足總量20%以外,已申報的94072輛車中,僅有85094輛車通過了專家組審核。其中,未通過專家審核車輛最多的車企是上汽,榮威E50和榮威e550兩款車未通過專家審核數量達到了6708輛,占未通過審核車輛總數量的74.7%。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問題?記者采訪了上汽相關知情人士,該人士表示,“上汽的問題是填寫材料與零部件銘牌不一致,已經和專家組溝通,會重新按照公告值填寫。”簡而言之,產生這樣的問題是上汽工作人員的失誤。

記者又采訪了另外幾家在公示中涉及不合格車輛較多企業,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企業回答和上汽相似,“是因為信息的失誤,已經和工信部溝通,相信會得到妥善解決”;有的企業則表示,“已經解決,不是企業的問題”;還有的企業則回應,“情況比較復雜,還在調查”。

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反應,如此大量的車輛產生這種情況,可能是一些企業在做車輛檢測的時候,委托了第三方代理機構幫助企業通過車輛檢測中心的檢測,這其中可能存在放水現象,從而導致了大量車輛信息與產品公告信息不一致。但是,上海機動車檢測中心的內部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否定了這種可能性,“產品信息與公告信息不一致的問題是申報過程中,申報參數和車輛產品不一致。但是送到檢測中心的樣品,由于有視頻、圖片等資料,不存在樣品和檢測報告不一致的問題,也就不存在檢測中心放水問題。”

其實,對2016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車輛產品一致性檢測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就在工信部發布《關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兩周后,工信部又發布了一份《關于對2016年嚴重違規的20家車輛生產企業的通報》,在這份通報中,工信部點名批評了20家企業典型違規情況,涉及車輛達1940輛,而這些典型違規情況歸結起來也多為產品實際信息與《公告》、與《合格證》不一致的問題。對20家企業的批評通報中還強調,“請各有關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強化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管控,嚴格做到誠信自律,確保合格產品出廠,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8978輛新能源車未通過2016國補審核,上汽占比近八成蹊蹺背鍋

通過時間推算,工信部等五部委對“騙補”企業的查處已接近尾聲,從2016年初開始查“騙補”,到2017年上半年,五部委從懲處五家典型“騙補”企業,到對“閑置車輛”的核查,再到產品一致性的審查,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治理工作在穩步進行。

吸收騙補事件的經驗教訓,五部委設置了“3萬公里”補貼門檻、建立了“事后清算”制度、成立了三級監控平臺,從這個趨勢可以看出五部委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監管將越來越嚴格。配合以上監管手段,產品一致性監管或許也將成為工信部長期監管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手段之一。

在此前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還有多個地區沒有完成地方層面的核查,在完成本地區補貼核查后也將開始申報國家補貼,因此2016年第一批國補清算后續可能還會第二批。第一批補貼清算中沒有通過專家審核的8978輛車,多家企業都表示已與工信部溝通,這些車輛是否能夠通過審核獲得補貼,我們將持續跟蹤報道。

2016年補貼清算未通過專家組核定的車輛:

8978輛新能源車未通過2016國補審核,上汽占比近八成蹊蹺背鍋

8978輛新能源車未通過2016國補審核,上汽占比近八成蹊蹺背鍋

8978輛新能源車未通過2016國補審核,上汽占比近八成蹊蹺背鍋

8978輛新能源車未通過2016國補審核,上汽占比近八成蹊蹺背鍋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