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市場未來五年將高速增長。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咨詢8日發布的生物科技報告《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發展趨勢》指出,2016年全球遙控型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約38億美元,2021年可增長至93億美元,2016年至2021年的復合增長率(CAGR)預計高達19.3%,增長表現在眾多醫療器材類別市場中相當突出。
集邦咨詢指出,一般手術機器人可簡單分為遙控型、輔助互動型及自動型三類,頗富盛名的美國加州直覺手術公司(IntuitiveSurgical)所研發制造的手術機器人達芬奇屬于遙控型手術機器人的范疇。自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于1999年推出第一代后至今,已獨占全球遙控型手術機器人的市場,也讓達芬奇成為手術機器人的代名詞。
許多廠商看準手術機器人市場龐大的增長潛力,都紛紛投入研發,想挑戰直覺手術公司的地位。其中包含了傳統醫材大廠美敦力(Medtronic)及由谷歌與強生(Johnson&Johnson)合作成立的公司VerbSurgical。集邦咨詢表示,美敦力與強生皆是在醫療器材產業深耕許久的領導廠商,擁有龐大的研發能量,能深入了解臨床需求,且掌握全球醫材銷售渠道,輔以谷歌的高科技軟件與人工智能開發實力,種種優勢都讓這二家公司擁有挑戰直覺手術公司市場地位的能力。
此外,許多廠商也已迎頭趕上,研發出各式的手術機器人產品并上市銷售,部分已銷售的手術機器人產品甚至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重疊,并在價格上更有競爭力,也有部分則是專攻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不能應用的特定專科領域。集邦咨詢表示,在競爭對手也陸續推出產品急起直追之下,直覺手術公司的市場獨占態勢恐將動搖。
集邦咨詢指出,中國市場雖然對手術機器人有龐大的需求,但并沒有大量開放達芬奇機器人進口,而是扶植中國公司自行研發。目前,中國正在開發手術機器人的機構包括北京天智航醫療技術公司、海軍總醫院與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天津大學等,多是學術單位或是與學術單位合作的公司。整體來說,中國在手術機器人產業中,尚處早期技術研發階段,距離產品商業化量產上市還有一段較長的距離。
記者也了解到,利用機器人做外科手術已日益普及,美國僅2004年一年,機器人就成功完成了從前列腺切除到心臟外科等各種外科手術2萬例。目前最普通的機器人外科手術是前列腺切除術。一些外科醫生也采用稱為“達芬奇”的機器人系統做心臟外科、婦產科及節育手術。2000年,機器人做的外科手術達1500例,而2004年,機器人已實施了2萬例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