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大數據與機器人成日本養老產業“好幫手”

時間:2017-06-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安川電機開發出了能夠讓病人鍛煉手、腿等的機器人,通過不斷在機器上活動,能讓減弱或者喪失的運動功能重新獲得用武之地。

老年人回歸市中心,年輕人搬到郊外的獨棟小樓去居住,在今天的日本越發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如果不是上下班時間,坐在東京或者大阪的地鐵上,遇到的乘客估計一半以上該是65歲以上的人,而且歲數大的人今后會越來越多。

“老了,去醫院的次數、乘坐急救車的次數也就多了。我們越來越不能住在郊區或者鄉下,需要住在離醫院近的地方。”今年已經87歲高齡的井村女士說。

前些年在郊區蓋老人院蔚然成風,那些老人院基本上是給能活動的老人住的,真的像井村女士這個歲數、需要經常看病治療的老人,那樣的老人院絕對不能保命。所以,房子可以小一點,但老人一定要住在距離綜合醫院比較近的地方。

筆者去東京郊區的老人院采訪時,看到老人院的機器已經比幾年前多出了許多。護士站屏幕上放出的圖像,過去是老人房間里的狀況,現在更多的是各個房間老人們的睡眠、脈搏、排泄等數據。一旦異常,機器也會及時提醒。老人院的機械化(使用機器人、大數據)是今后養老的必由之路。

如果說65歲以上的老人在社會總比例超過四分之一,意味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那么75歲以上高齡老人在社會總比例超過四分之一以后,一個更為特殊的情況會出現:高齡老人的增加速度開始降低,換句話說,死亡人數開始超過新加入到高齡老人隊伍中的總數,老齡人、高齡老人的總數逐步變少。一個“多死”的時代就到來了。

大致到2038年前后,日本便會進入到了“多死”時代,每年純減少十萬人口,很多地方的村落將無人居住,偏僻一些的城市也開始到處是空巢,除了火葬場的生意興隆外,包括醫院在內的幾乎所有產業、服務業都面臨著顧客不斷減少,政府無法正常提供電力、自來水的情況。大城市尚能維持,但中小城市迅速衰落,不少城鎮將逐漸被拋棄。

如果再往前看一下日本社會的話,現在郊區的老人院出現的問題也許會更加普遍。

日本《朝日新聞》在5月7日有這樣一則報道。日本的很多供高齡者居住的住房是附帶有確認老年人是否健康的義務的。75歲以上的高齡者中,有不少需要護理,會選擇賣掉城里的房子,購進這種附帶確認是否安全服務的高齡者住宅,為的就是能用上這里的服務。

《朝日新聞》向日本114個縣市政府提出了公開行政信息的要求,從統計結果看,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共發生事故3362起,其中最多的是骨折(1337起),此外有147起死亡事故,屬于非正常死亡。

日本的大多數情況是,老年人買斷住宅使用權,但夫婦雙方都死亡后,住宅歸物業公司,物業公司能夠將住房再賣一次。這樣做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主要目的是讓更多的老年人、高齡者能夠住進附帶服務的老年公寓。

筆者所了解的日本醫療保險制度是,65歲以下的人,需要負擔醫藥費、手術費的30%,65歲以上則負擔20%,75歲以上只需負擔10%。

但是,這樣的制度設計不具有可持續性,尤其在設計制度的上個世紀50年代,當時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大致為60歲多一點,而現在早就過了80歲了。人的壽命比60年前多出了20年,即便日本的勞動生產力在過去60年里有了巨大的提高,但也還是讓現在的制度難以維持下去。

從這兩年的日本財政收入看,基本上全年的稅收等于全年支付醫療保險的費用,國家要維持強大的行政機構、教育機關、國防支出,財政赤字有增無減,成為國家的巨大包袱。隨著更多的日本人步入老年,醫療保險的費用會更加成為國家的沉重負擔。

更為讓日本政府感到為難的是,勞動力人數的絕對不足。日本一直不肯開放勞動力市場,以目前對勞動力的缺乏看,到2025年日本光在老年人的護理方面就會缺少37萬勞動力。

在不能承受更多的醫療財政負擔、極度缺乏護理方面的勞動力的時候,日本基本上不會改變目前的勞動力“閉關鎖國”狀態,要解決現在的問題,也只能走機械化的道路。

在病歷電子化以后,相關的檢查結果、用藥情況等都在云上,去醫院看病,避免了重復檢查,同時不去醫院,醫生也能根據云上的各種信息,為患者開藥治療疾病。

有了患者在疾病方面的數據后,根據相關數據,預測患者將會罹患的疾病,及早預防,不至于病入膏肓的時候,大量用藥救人。

人的健康時間越長,最后用藥治病的時間就越短,社會也不會因為老年人看病而感到經濟負擔過重。

大數據將用藥情況都記錄在內,醫生不可能為患者開并非患者想用的藥,云在看所有醫生的處方,醫生也知道云在不停地監視自己的工作。社會因亂開藥而造成的損失也會減少很多。

所有參與過為老年人提供介護服務的人都知道,介護中最艱難的是排便。日本企業開發的自動排便裝置,為老年人排便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能解決這個問題,等于把介護中的最大難關排除掉了。

常年躺在床上,病人很容易生褥瘡。病人是否按時翻身了,多大頻率的翻身,能否預防褥瘡等等,理光公司通過在病床上安裝傳感器,不僅預防了褥瘡的產生,還能對掉到床下造成骨折、死亡事故提供警報。傳感器能夠將臥床病人的呼吸、心跳等情況記錄下來,及時傳到護士站及家屬手機中,讓醫院及家屬都能對病人放心。

老年人的鍛煉、病人的康復是需要有各種器材的。安川電機本來是生產工業用機器人的企業,但現在已經開始用很大的精力去研發介護用機器人。比如該公司開發出了能夠讓病人鍛煉手、腿等的機器人,通過不斷在機器上活動,能讓減弱或者喪失的運動功能重新獲得用武之地。

再比如想把病人從床上換到救護車擔架上,抱起病人就是一件很難干的活。日本企業發明了能夠抱起30~40公斤患者的提升胳膊及大腿力量的工作服。這樣很多時候一位工作人員足以將患者抱到急救擔架上。

大數據及介護機器人開始大量介入日本的養老領域,今后相關研發會更多,技術進步也會更快。

進入到“多死”階段后,日本開發出的各種護理機械、日本的介護技術、介護機器人、養老院的管理技術等,在日本發揮的作用將會開始減小。2017年以后,日本諸多企業將有更多意愿輸出技術,和其他國家共同開發相關技術、銷售產品及服務。

介護用機器人的最大廠家安川電機,目前在和美的合作拓展中國市場。安川電機有強大技術,美的熟悉中國市場。2025年以后,中國65歲以上人口的數量將超過2億人,安川電機不缺乏生產相關產品的能力,開拓市場則需要與中國企業的合作。

像安川電機這樣的日本企業還有很多。中國的老齡化進程比日本要晚20年左右,在日本實踐中證明有效的產品,很可能也適用于中國。估計中日企業在養老方面的合作今后會有較快的增加,有志于發力養老市場的中國企業,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