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ATHS在挑戰全國高考數學試卷中分別獲得了105分和100分,雖然成績只屬于中等,沒有阿爾法狗那么驚艷,但是也確實為考試機器人奠定了不錯的發展基礎。
6月7日下午,全國高考數學考試結束后,成都造高考機器人——“準星數學高考機器人”AI-MATHS挑戰了高考北京文科數學卷和數學全國卷二。最終,分別獲得105分和100分(滿分均為150分),“屬于中等成績”。
“數學題沒有做好,是語文沒有學好,機器對自然語言理解很難。”高考機器人的“家長”——成都準星云學科技有限公司CEO、清華大學蘇州研究院大數據中心主任林輝表示,現場錯題,大多是語言表達復雜的題目。
速度快:
10分鐘做完得100分
高考機器人在高新區(微博)天府新谷10號樓答題。開考前,所有設備斷網斷庫。18:28,高考機器人開答北京文科數學卷,一行行數據迅速出現在大屏幕上,22分鐘后完成試卷。19:19,機器人開始作答數學全國卷二,19:29完成試卷。成都七中林蔭校區高級教師祈祖海、樹德中學寧夏校區高級教師肖興佳、成都天府七中一級教師袁婧現場閱卷。最終,高考機器人分別得105分和100分。“相當于中等水平。”祈祖海表示。
今年2月,高考機器人中期評測,得了93分,敗給了43名文科班學生。林輝表示,此前失利,高考機器人在不會的題目中錯過了很多步驟分。“現在設定,比如一道題目不會,多少分鐘后就跳過;也可以在會的范圍內得步驟分,不會留一個空白。”
錯題共同點:
題干語言表達較復雜
總結昨日現場時,林輝表示,高考機器人數學題沒有做好,是語文沒有學好。“規范化的數學語言,解題沒有問題。自然語言復雜的題目就很難。”第一場考試中,第14題就是一道表達復雜的題目,涉及某學習小組、男學生、女學生、教師人數兩倍多于男學生人數等題干。“這道題沒有做出來,是自然語言的理解。自然語言邏輯復雜。但我們弄不清楚后臺是切詞的問題,還是切詞準了,邏輯關系沒有理出來。”
“所有錯誤的題目有共同點,題干語言表達比較復雜。”袁婧表示,比如某大學藝術專業400名學生參加測評,根據男女比例抽取100名學生,記錄分數分為7組,計算抽樣結果;海水養殖場進行水產品新、舊網箱養殖方法,隨機抽取100個,對比優劣等題目都未完成。機器人的最難點在于理解,如果題目涉及數據,技術可以抓取,而文字描述是最難的。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