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破解消納和外送等關鍵瓶頸 青海蹚開清潔能源新路

時間:2017-06-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青海清潔能源首度跨區外銷!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今年將外送江蘇20億度電,折合24萬多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60多萬噸。

青海清潔能源首度跨區外銷!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今年將外送江蘇20億度電,折合24萬多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60多萬噸。通過梯級水電、光熱的調節作用,青海成為國內首個可實現水電、光熱、光伏、風電之間優勢互補的地區,為電網提供連續、穩定、優質的清潔能源,將富余新能源電量送往中東部地區。

青海是我國太陽能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可用于太陽能發電和風電場建設的荒漠化土地達10萬平方公里。如何用好“風光”資源?“要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轉變。”青海省委提出,結合資源稟賦和電網條件,科學規劃布局,創新新能源發展模式,探索新能源發電和裝備制造協同發展的路子,建設國家新型能源產業基地,初步構建光電新材料、鋰電新材料、光伏制造及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體系和全產業鏈。

“消納難”“外送難”“調峰難”是制約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瓶頸,相當多的時間只能“棄風棄光”。為此,青海依托科技創新,攻克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國內首套高海拔光伏電站移動檢測裝置,研發應用國際首套新能源并網實時柔性控制系統,建成新能源并網實時柔性控制等5個平臺,初步解決“白天用不完,晚上不夠用”“用電高峰時發不出”等難題。“新能源并網實時柔性控制系統,讓‘棄光’降到3%,‘棄風’降為零,新能源增發率達8%,光伏發電年利用小時數居全國前列。”青海電科院光伏并網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節潭介紹,目前青海清潔能源消納比重已達7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創新,讓風光資源“風光”起來。在德令哈工業園占地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7萬片玻璃鏡子“精準定日”。“這是我國首座投運成功的規模化儲能光熱電站。”公司負責人介紹,項目依靠自主研發的光熱發電技術,利用鹽湖里豐富的熔鹽資源儲熱來實現儲能,讓光能變成熱能、動能再轉化為電能,陰雨天和夜晚都可實現連續、穩定、可調度的電力輸出。

年發電量1.07億千瓦時的貝殼梁風電場,總裝機容量49.5兆瓦的青海茶卡鹽湖風電場工程……行走青海高原,一個個大型風電場、光伏電站、光熱發電廠,正追風逐日,鋪展新能源基地藍圖。截至去年底,青海新能源裝機780多萬千瓦,計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比重達到88%,新能源裝機容量3300萬千瓦,外送的清潔能源可幫助我國中東部地區節約標煤40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2億噸。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