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政策對中外企業均適用

時間:2017-05-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辛國斌介紹推進《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有關情況。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今日指出,在《中國制造2025》這個戰略組織實施過程中,始終堅持相關政策措施適用于中國境內所有企業的原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辛國斌介紹推進《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有關情況。

有記者問:“中國制造2025”頒布實施兩年來取得了積極進展。我們注意到,國外機構提出“中國制造2025”政策只適用于國內企業,沒有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對于這樣的說法,工信部如何評價?

辛國斌對此表示,無論是“中國制造2025”的制定還是組織實施過程,我們始終秉承公開、透明、開放的原則。制定過程中,我們問計于內外資企業,許多跨國公司也積極做出響應,為我們制定《中國制造2025》貢獻了智慧。

辛國斌提到,在這個戰略組織實施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相關政策措施適用于中國境內所有企業的原則。比如本月首飛的C919大飛機是我國按照適航審定要求和主流市場標準自主研發的首款干線客機,這個項目就是中外企業合作的典范。其發動機、航電、飛控系統來自多個歐美合資或獨資公司,供應商包括美國通用電器公司和霍尼韋爾公司,其中一級供應商中的海外企業就有十幾家,二級和三級供應商約有數百家。C919成功首飛以后,GE公司專門發了新聞,聲明參與了中國大飛機項目。

辛國斌指出,改革開放進程中,外資企業為中國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分享了中國經濟發展成果。《中國制造2025》發布后,我們與一些國家開展了積極的交流合作。比如中德兩國就“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建立了合作機制,在發展戰略、智能制造標準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推動了兩國企業、研究機構、行業協會開展深度對接與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中美兩國就“中國制造2025”與美國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進行交流。在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作用,對公共與私營部門合作的作用,美國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及“中國制造2025”等議題都進行了深入討論,積極引導美國高端制造業企業加大對華投資合作。

辛國斌特別提到,在擴大雙方合作中,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發達國家有不少技術、設備和產品對我國實行出口禁運和嚴格限制。我們也希望中外雙方今后都要進一步擴大開放、深化合作,也歡迎各國企業積極參與到中國制造強國建設中來。

還有記者關心:最近有國外機構發布報告說“中國制造2025”是旨在保護本國的高科技產業。

辛國斌對此回應,一段時期以來,國外媒體在這方面作了很多報道,有一些商會、協會也都發布了一些研究報告。這些報告我們很重視,也很關注,我們也做了一些分析和研究。從一些報告的內容上來看,我們認為有一些報告對于“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進行了客觀的評價。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報告提出了這些擔憂和質疑。我想這些質疑和擔憂更多地是對中國的情況不太了解,存在著一些誤解和誤讀。

第一,高科技產業從來都不是靠保護發展起來的。高科技產業是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這些領域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投入高、風險大、不確定性強,政府給予一定的引導和扶持是各國的通行做法。但是,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歸根結底要靠企業,政府代替不了,也左右不了。我們在《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提出,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基本原則,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政府作用主要定位于為企業發展創造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二,中國制造2025對內外資企業都是一視同仁的。“中國制造2025”及其相關的政策措施,適用于所有在中國境內的企業,無論是內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也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其他所有制企業,更不論是龍頭企業還是小微企業。因此,并不存在打壓外資企業的說法和做法。相反,我們在推行《中國制造2025》實施過程中,一直秉承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利用各種雙、多邊合作機制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企業間務實合作創造良好環境。

第三,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目前發達國家對我們在一些技術、裝備和產品方面一直是限制的。我買,你也不給,我只能自力更生,通過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重大工程來攻克這些瓶頸和短板。近期,一些中國企業出于自身戰略考慮,收購兼并了外資企業,這些都是市場行為,也是企業在市場中的自主選擇,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強制要求過,《中國制造2025》也同樣沒有這方面的要求。

辛國斌強調,在實施過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一些企業在境外也遇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有一些國家加大了對這些收購、并購的市場行為的審查力度,有一些做法比我們做得還要重、還要多。所以在這方面,希望大家能夠公平公正地看待這個問題。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