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淺析共享汽車未來:下一個獨角獸行業?

時間:2017-05-2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眼下,采用分時租賃模式的共享汽車在一二線城市不斷涌現。在這背后是傳統車企、科技公司以及創業公司分食共享汽車“大蛋糕”的雄心。機構預計,到2020年中國互聯網汽車分時租賃市場規模將達近百億元。

“共享”概念,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火。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仿佛只要“共享”二字加冕,任何商業模式就能迅速贏得市場,獲得投資方青睞。

眼下,采用分時租賃模式的共享汽車在一二線城市不斷涌現。在這背后是傳統車企、科技公司以及創業公司分食共享汽車“大蛋糕”的雄心。機構預計,到2020年中國互聯網汽車分時租賃市場規模將達近百億元。

不過,在國內共享經濟的浪潮中,共享汽車發展相對緩慢。相比火爆的共享單車,重資產的共享汽車更難以實現規模化。而汽車牌照、充電樁、停車位等配套資源的不足,也制約著共享汽車的發展。

此輪競爭中,哪家企業將勝出?共享汽車能否成為下一個獨角獸行業?經過深入走訪,記者為讀者梳理了共享汽車的發展脈絡,剖析業內主要公司的商業模式,尋找共享汽車的未來之路。

共享汽車到底是什么?

“通過共享汽車,未來出行服務企業能夠給消費者提供隨時隨地的移動服務,消費者將減少對擁有汽車的依賴性。”

登錄APP、上傳駕照信息,花2分鐘完成注冊后,即可開走一輛共享汽車,每小時收費36元。在廣州市289藝術園區內,環球車享EVCARD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城市CBD區域推廣。

“公司計劃今年在廣州投放1000輛車,服務10萬人左右。”環球車享廣州分公司總經理黃逢一告訴記者,公司已在十幾個城市運營,其中在上海運營情況最好,車輛數已超過5000輛,日訂單數超過2萬單。

環球車享成立于2016年5月,是由上汽集團旗下的e享天開與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旗下的EVCARD合并成立的一家合資公司。

除了上汽旗下的環球車享之外,不少傳統車企先后布局共享汽車領域。據不完全統計,國外有戴姆勒、大眾、寶馬、奧迪等,國內有上汽、首汽、北汽等。此外,還有科技創業公司比如TOGO、一度、叮咚出行等。

這些公司投放的共享汽車大部分是小型低配的新能源汽車,車身涂繪著各大共享車企的標志,猶如一幅幅流動的廣告向人們宣告:共享汽車分時租賃攻城略地的戰火已經燃起。

共享汽車已經進入人們生活,但到底什么是共享汽車?是否就是共享單車的汽車版?

按照業內分類,通常所說的共享汽車包括網約車和分時租賃兩類,區別在于駕駛者是否共享。目前,網約車已涌現出一批獨角獸公司,比如國外的Uber和國內的滴滴,而分時租賃尚未爆發。鑒于網約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企業和商業模式,當前市場熱議的共享汽車主要是指汽車分時租賃這一商業模式。

“通過共享汽車,未來出行服務企業能夠給消費者提供隨時隨地的移動服務,消費者將減少對擁有汽車的依賴性。”在普華永道思略特咨詢合伙人彭波看來,推動消費者接受共享汽車最重要的因素是便利性。

普華永道的分析報告顯示,5個在分享型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行業將會在2025年浮現,其中就包括汽車共享。中國汽車分時租賃市場以超過50%的速度發展,預計在未來五年內還將以大約每年25%的速度增長。

目前,一二線城市是各家企業的必爭之地。其中,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共享汽車市場的絕對主導車型,占95%以上。

廣州道路運輸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何麗敏指出,目前中國社會汽車保有量1.5億,如果一輛車服務8個人,可以滿足十幾億人口的需求。“隨著共享經濟在人們日常生活的普及,加上政府對新能源車輛的補貼,共享汽車迎來發展機遇期。而‘80后’、‘90后’成為新生的消費主力,有利于共享汽車市場接受度的提升。”

汽車分時租賃能否興起?

“隨著共享經濟在中國的興起,曾在美國市場失敗的汽車分時租賃很有可能在中國取得成功。”

以小時或天計算、“隨取即用”的汽車租賃模式,并不是一個完全新鮮的概念。作為一種新興短租共享模式,分時租賃在1990年代興起于歐美。全球第一家分時租車公司Zipcar誕生于1999年。

新技術改變了人們使用汽車的方式——移動互聯技術把出租車、汽車租賃改造成為網約車、分時租賃。隨著“共享”概念在中國的火爆,汽車分時租賃有望迎來“第二春”。咨詢機構羅蘭貝格2017年4月發布報告《汽車分時租賃如何在中國獲得成功》稱“中國現有超過2.6萬輛分時租賃汽車,數十家業務運營商”。

不過,與共享單車快速融資、快速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汽車分時租賃至今未迎來爆發式增長,玩家多而小,未出現獨角獸企業,甚至沒有一家全國性企業。

就連分時租賃的發源地——美國市場同樣不容樂觀。分時租賃汽車的始祖Zipcar在2013年被租車巨頭安飛士以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后退市。這基本宣告了美國市場中,分時租賃挑戰傳統租車的失敗。Zipcar于201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最高市值達到12億美元。

“隨著共享經濟在中國的興起,曾在美國市場失敗的汽車分時租賃很有可能在中國取得成功。”彭波分析認為,“中國人均擁有車輛少,傳統汽車租賃公司發展一般,一二線城市交通比較擁堵,分時租賃有天然沃土。”

第三方研究機構的報告也給出了樂觀預判,中國的汽車分時租賃將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近日某機構發布的《2016—2017中國互聯網汽車分時租賃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互聯網汽車分時租賃市場規模達4.3億元,預計到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92.8億元。

在廣州,共享汽車的投放量不斷增加。廣州道路運輸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廣州共有近3000輛共享汽車,有9家分時租賃企業在運營,預測今年內將有13家企業陸續投放逾2萬輛純電動共享汽車。

數據顯示,環球車享每車每天使用時長是4.2小時,使用時長達到5小時后開始盈利。黃逢一表示,“廣州市場還在繼續推廣,5年以后全國可能有20萬—30萬輛車,上海市場已經看到了盈虧平衡點”。

共享汽車的未來或是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是未來的大方向,對網約車、分時租賃會有革命性的影響。”

共享汽車廣闊的發展前景,吸引眾多傳統車企、科技公司以及創業企業逐鹿這一新市場,形成當前多方混戰之勢。

分時租賃正處在自由競爭階段。面對歐美國家已有共享汽車企業倒閉的現實,中國共享汽車企業必須先學會如何“活下去”。

某咨詢CEO張毅認為,共享汽車行業離賺錢為時尚早,企業活下去的關鍵在于融資和獲得客戶的能力。“現在還處在‘砸錢’階段,最重要的是贏得市場份額。”

黃逢一則表示,共享汽車和其他分享經濟行業有所區別,不是一個純粹互聯網運作的平臺,更多的是資產端的配置,而汽車的重資產配置對企業尋找盈虧平衡點提出了很高要求。

“在中國,新興行業的參與者一窩蜂涌入,會有人活下來也會有人離場。共享汽車要面臨長期的資產端投入。我認為,越早能找到盈虧平衡點的企業,就能夠活得越久。”黃逢一如是說。

而最令資本和行業參與者憧憬的是,未來無人駕駛技術將使分時租賃和網約車合二為一。

普華永道的報告指出,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將給分時租賃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間。2025年后,通過無人駕駛,一方面消費者可以享受自動的專車服務;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實現智能自動調度,進一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網約車鼻祖Uber是無人駕駛技術的探路者之一,去年9月推出無人駕駛汽車載客服務,在美國東部上路試運行。

何麗敏認為,無人駕駛的成熟只是時間問題。未來共享汽車的理想模型,必然是通過大數據挖掘出行需求量,再通過無人駕駛技術進行車輛的流通,提高車輛的利用效率和道路資源的利用效率。

“無人駕駛是未來的大方向,對網約車、分時租賃會有革命性的影響。但距離民用無人駕駛還有漫長的一段路要走,在此之前,企業應做好現有的布局。”黃逢一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