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的潮流下,汽車產業鏈原有的各項環節,涉及研發、采購、整車生產制造、物流、銷售、后市場等全產業鏈都在發生大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汽車產業價值最豐厚區域更加集中于價值鏈的兩端,即研發和后市場。
隨著“互聯網+”被納入國家經濟的頂層設計層面,意味著傳統行業通過與互聯網結合,將會促進更多的融合創新、孕育更多的業態、形成傳統行業新的增長點。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概念廣泛應用,車企的變革正悄然開始,許多車企逐漸利用這些技術和概念來了解客戶的需求,調配生產車型,加強生產物流管理,以便更加高效的生產,節約成本,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汽車產業鏈原有的各項環節,涉及研發、采購、整車生產制造、物流、銷售、后市場等全產業鏈都因“互聯網+”概念而發生了大變化。
產業附加值向兩端加速轉移
睿信致成認為,在“互聯網+”的潮流下,汽車產業價值最豐厚區域更加集中于價值鏈的兩端,即研發和后市場。
隨著汽車企業與其他行業的結合,互聯網、新能源等技術在汽車新產品研發中的應用愈發明顯,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研發階段創造的價值占汽車總價值比例不斷攀升,汽車研發前端價值不斷凸顯。同時,在汽車保有量不斷的增加,用戶對用車觀念的不斷更新,汽車后市場面臨巨大藍海。從2014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跨界進入汽車后市場領域,重構了汽車后市場的邊緣,汽車后市場規模急劇擴大,2015年我國汽車后市場規模將超過7000億,預計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萬億級別。
圖1汽車產業價值鏈微笑曲線圖
前端:汽車研發模式受到沖擊
“互聯網+”時代,汽車企業通過與跨行業的其他龍頭企業進行合作,引進新技術,新能源汽車、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汽車產品概念不斷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汽車新產品從技術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將汽車產品的邊界無限延伸,未來汽車產品將朝向“智能化、電動化、互聯化、輕量化”等方向不斷拓展。在國外,以google為首的google汽車聯盟正著力攻堅汽車無人駕駛技術;國內這邊,汽車行業銷量第一的上汽集團也與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著手研發中國第一臺互聯網汽車。
互聯網對汽車研發的影響不只是體現在產品種類更加豐富、互聯上,同時也從根本對汽車研發的模式進行了沖擊。傳統的汽車研發一直致力于實現“以客戶為導向”,但是受限于技術等原因,此種研發理念并不能深入踐行。隨著大數據、云平臺等互聯網技術的引入,汽車企業一方面能夠通過大數據對大眾客戶需求進行有效捕捉,研發出滿足眾多客戶需求的大眾產品;同時還可以通過模塊化定制研發,滿足小批量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中端:生產制造、物流與銷售體系的重塑
生產制造:在“互聯網+”時期,汽車企業生產制造的核心競爭力將不僅僅是產品質量控制,還要著重注意提升效率、提升柔性、縮短生產周期。此外,我國還面臨著制造成本不斷增加的局面,目前我國長三角地區的制造成本只比歐美發達地區低5%,汽車企業要想在未來的競爭角力中脫穎而出,智能制造是必經之道。
物流:訂單驅動的采購和供應模式在“互聯網+”時代會更具效率。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已經實現了對客戶需求的有效預測,在客戶下訂單提前對客戶需求進行預判,能夠有效的提升訂單驅動的效率;基于信息技術平臺的供應鏈運轉體系,也能夠加速信息流的流動效率;智慧物流的運用,可以減少零部件庫存,實現JIT生產,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還可以實現供應客戶的及時性。
銷售模式:“互聯網+”的影響下,汽車電商平臺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廠商和消費者接受,成為汽車銷售的主要渠道。人們用車習慣未來也會發生變化,汽車共享模式可能成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從而改變汽車的銷售模式,未來車企可以進一步發展汽車的共享服務,很多車不再需要銷售,只需根據數據監控系統來統籌安排租車服務。在中國,各類企業也開始進入這個市場,中國現在已經有多家公司在努力打造P2P汽車共享商業平臺。
后端:互聯網+顛覆后市場
汽車后市場在中國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空間巨大,與制造業相比更貼近服務業,這將成為“互聯網+”的下一個切入點,屆時很多傳統服務模式將很快被顛覆。
后市場作為與客戶溝通交流是直接的,因此相對于價值鏈其他環節,用戶體驗更是王道。從目前看來,汽車后市場的“互聯網+”程度也是最深的。汽車養護以“1元洗車”的互聯網免費業務模式為切入,拉動汽車業務發展;汽車租賃行業里,以“滴滴、快的、易到、Uber”等企業為首形成了多模式的汽車租賃模式;車聯網數據在汽車維修檢測中發揮了重大效用,有效的提升了汽車維修的可靠性和效率;汽配行業、二手車行業中,消費者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價格、質量問題,也隨著電商平臺的引入而消除。睿信咨詢汽車行業專家認為,汽車后市場將在更多層面實現與“互聯網+”的融合,創造更大的行業空間。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