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發展煤化工具有獨特優勢

時間:2017-05-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煤化工更重要的是一個承擔能源供應多元化和資源清潔化利用角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是作為對石油化工業的必要補充,以彌補我國能源化工產品供應的巨大缺口,減少對國外市場的過度依賴

在低油價與不盡合理的能源消費稅政策疊加作用的環境下,煤化工盈利下降,其投資大、成本高、環保要求嚴、技術不成熟等問題凸顯,一些煤化工項目由“香餑餑"變成“燙手山芋”,被迫推遲建設或暫停。煤化工產業何去何從,成為目前業內外關注和探討的焦點。借助于高油價的刺激,我國煤化工產業在短短10年內突飛猛進,后來居上,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等方面迅速躍居世界領先地位。但在低油價與不盡合理的能源消費稅政策疊加作用的環境下,煤化工盈利下降,其投資大、成本高、環保要求嚴、技術不成熟等問題凸顯,一些煤化工項目由“香餑餑"變成“燙手山芋”,被迫推遲建設或暫停。煤化工產業何去何從,成為目前業內外關注和探討的焦點。

冷靜觀察不難發現,煤化工受低油價沖擊在意料之中,可喜的是,我國煤化工產業不僅經受住了2014年下半年以來油價暴跌的考驗,而且保持了穩定發展的態勢,尢其是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仍然保持盈利。這表明,現代煤化工在低油價環境下仍然具有生存發展能力。所以,國家仍然把煤化工作為“十三五”重點發展的戰咯性新興產業,正在大力推進其示范升級、創新發展和優化布局

我國現代的迅速興起,根本原因在于我國貧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稟賦和對能源、化工產品的巨大市場需求,以及受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潮流的影響。為了減少對國外油氣資源的過度依賴,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推動我國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成為我國能源戰咯的必然選擇。戰咯性新興產業的規劃扶持政策,加上高油價時期凸顯的成本優勢,催生了我國煤化工產業的迅速崛起,像高鐵的發展一樣,很快走到了全球領先位置。

煤化工的優勢在于作為原料的煤炭成本低,低油價的確對煤化工產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不同的產品路線差異很大。一般認為,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抗低油價的能力較強,在油價40美元/桶時也能實現盈虧平衡;煤制油、煤制氣受低油價的沖擊更大,需油價到60美元/桶左右才能實現盈虧平衡。但這兩項業務事關國家能源安全,只要有國家政策的適當支持,也具有抵御低油價的能力。未來國際油價很難長期維持在低位或高位,更可能處于每桶40美元到80美元的中位,這意味著煤化工未來具有比目前更有利的市場條件。

人們習慣將煤化工與石油化工的經濟性進行比較,但對于中國來說,煤化工更重要的是一個承擔能源供應多元化和資源清潔化利用角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是作為對石油化工業的必要補充,以彌補我國能源化工產品供應的巨大缺口,減少對國外市場的過度依賴。巨大的國內市場缺口,也決定了我國煤化工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雖然我國產業已成規模,但總體上還處于發展初期,目前真正盈利的項目不多,一些項目出現裝置運行不穩、產品質量不高等問題。對于一個新興行業來說,這是正常現象。現代煤化工無成熟的技術和現成的經驗可學,多數項目都是摸索著上馬,或者煤炭資源及成本控制沒落實好,或者技術路線選擇不佳,或者裝置設計不合理,沒有可靠的開工運行隊伍和技術力量,都會導致項目運行不暢,使一些投資者經營失敗,黯然退出。作為國內煤化工領頭羊的神華集團,其項目多運行良好,主要在于其資源、技術、人才準備比較充分。這表明,現代煤化工是一個資金密集、生產規模化、技術含量高的產業,門檻較高,必須有相關技術和豐富生產經營經驗及人才儲備的實力企業,才能確保成功運營。目前我國煤化工發展進入了示范升級階段,對于一些運作不佳的項目,需要依靠一些實力強大的企業進行資源整合,才能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煤化工是我國“十三五"規劃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豐富的煤炭資源、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先進的制造技術水平,使我國具有發展煤化工的獨特優勢。如今我國煤化工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上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形成了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乙醇、煤制芳烴等系列技術通過大型煤化工基地的示范升級,生產工藝技術的改進完善,我國將會建成標準完善、技術完整、產品種類齊全、世界領先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體系,打造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作為國內煉油化工的引領者,中國石化已經在煤化工產業進行了戰略布局,正在穩步推進五大煤化工基地建設。中國石化在石油化工、煤化工裝置運行上有豐富經驗和雄厚的人才隊伍,也有深厚的技術儲備,具有發展煤化工的獨特優勢,應該從戰略的高度著力推進煤化工業務的發展,在服務國家戰略、打造中國制造新名片中發揮關鍵作用。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