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無人機與機器人入侵物流業 規模化仍需政策松綁

時間:2017-05-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智能化趨勢下,對于零售巨頭與物流企業而言,無人機與機器人無疑成為了應對“爆倉”難題的絕佳選擇。

在智能化趨勢下,對于零售巨頭與物流企業而言,無人機機器人無疑成為了應對“爆倉”難題的絕佳選擇。不過,從國內外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無人機、快遞機器人尚未形成大的氣候,未來要真正大規模應用于快遞物流行業,最關鍵的還是政策的松綁和積極引導。

無人機

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20日,中國的快遞業務量已突破300億件,同比增長51.7%。一邊是快速增長的快遞業務量,另一邊是越來越“迫不及待”取包裹的消費者,這促使快遞行業必須思考和解決一個難題——如何讓海量包裹更快更好地送達每一個消費者手中。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無人機與機器人就成為了零售巨頭與物流企業的一個重要選項。

前不久,海康機器人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分揀機器人“小橙人”迅速走紅。雖然這個“小橙人”看起來身材嬌小、圓潤呆萌,但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通過其智能機器人分揀系統,300臺“小橙人”每小時可分揀2萬件包裹。

的確,近年來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人工智能+”浪潮,一些高新技術產品不斷拓展著其應用范圍,除了無人機,機器人的觸角也在向各行各業不斷延伸。

以快遞業為例,早在2016年,快遞機器人就已經出現在大眾面前,國外方面,瑞士郵政、Starship科技公司等已經開始了在快遞機器人領域的探索,據說這款Deliverbot快遞機器人送快遞的成本是人工成本的1/15。國內市場方面,2016年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也發布了首款配送機器人小G。

雖然目前從國內外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無人機、快遞機器人尚未形成大的氣候,對于快遞員來說還不至于短時間內造成失業的沖擊。但一方面面臨著越來越高的人工成本,一方面是技術進步以及規模生產帶來無人機、機器人應用成本的下降,不可否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構成了對快遞員職業的威脅。

不過,這種威脅還不至于讓人們憂心忡忡,因為無論是無人機還是快遞機器人都還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目前,物流領域無人機與機器人的發展雖然前途一片光明,但在商業應用的道路上并非一片坦途,受到許多政策法規的限制。

早在2013年底,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就首次對外透露了亞馬遜的“PrimeAir”物流計劃,即希望通過遙控無人機運送小型包裹。此后,受美國政策影響,亞馬遜甚至將無人機測試搬到了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區,以此規避美國政府的限制。

與之相比,快遞機器人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目前快遞機器人仍處于初期測試階段,仍未得到多數國家和地區的上路準許。

除此之外,無人機飛行對航空安全與機器人對地面交通安全所造成的的隱患也是限制物流自動化發展的主要原因。雖然近年來對于無人機空中飛行的規范性制度不斷完善,但無人機的安全性問題依然突出,無人機威脅戰斗機安全、無人機擾亂民航等新聞也屢屢見諸報端。因此就目前來看,安全無疑也成為了無人機快遞發展的巨大限制因素。

業內專家表示,無人機與機器人技術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依照目前的發展速度,解決和完善技術上的缺陷只是時間問題。未來要真正大規模應用于快遞物流行業,最關鍵的還是政策的松綁和積極引導。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