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D打印的建筑、雕塑、醫用模型之后,現在你可以買到一雙國產3D打印的運動鞋了。
本土品牌匹克體育在5月8日推出了一款3D打印的運動鞋。顯然,各大體育用品公司的競爭在加劇,而在產品中注入創新的科技已經成為它們追求的目標。
相對于匹克平均200~300元一雙的普通運動鞋,這款有著3D打印名頭的運動鞋的官方標價為1299元。
“那是因為打印3D鞋的材料貴導致成本比較高。”第一財經記者從匹克相關負責人處采訪了解到,新技術的運營生產商縮短了鞋子的制造周期,提高了反應速度。據介紹,過去一款匹克新鞋從設計、研發、測試到生產通常需要120天,而采用3D打印技術后,這一過程大幅縮短至20天。除縮短了供應鏈外,新技術也節約了研發、制造過程中的成本。
3D打印鞋底采用的是新型的TPU粉末。這種材料如果做成實體會非常的重,而傳統的運動跑鞋的鞋底使用的是EVA材料。相對來說,TPU比EVA更具彈性,硬度更高。在價格上,普通EVA鞋底與彈性TPU粉末相差50倍左右。事實上,TPU材料在傳統鞋底也會有少量用到,比如足弓部位的一小塊,用以支撐。但這樣一小塊造價高達幾十元。
說到3D打印,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一些特殊的鞋型按照傳統的研發方式遇到極大的困難,比如一些鏤空設計。傳統的模具成型限制了鞋底的形狀和性能,而3D打印技術則是能夠打印任何形態的鞋底,僅需要一種材質,一體成型。而傳統的鞋底制造需要4~5個步驟。
不過,作為首個推出3D打印跑鞋的國內體育品牌,匹克方面也坦言,目前這一產品尚未準備量產,“第一批推出了10雙的限量款,我們下一步是根據個人不同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這一服務會在官網和旗艦店推出?!?/p>
匹克跑在了國內同行的前面,不過不少國際體育品牌巨頭都已經推出了3D打印的跑鞋。
行業老大耐克早在2013年就已經引入了3D打印技術——甚至還是業內的首次嘗試。為了在新領域搶占先機,耐克還成立了科技研究中心。不久后,這家公司的第一款3D打印的足球鞋就面世了。這款名為VaporLaserTalonBoot(蒸汽激光爪),整個鞋底都是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采用了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通過一個大功率激光器有選擇地將保險絲塑料性顆粒燒結而成。官方稱該跑鞋,只有150多克重,還擁有優異的性能,能提升足球運動員在前40米的沖刺能力。
隨后兩年里,耐克陸續發布了兩款3D打印鞋子,但始終都沒有提及上市銷售。彼時,3D技術造鞋在行業人士眼中僅停留在噱頭概念上。
行業的集中爆發是在2016年。
阿迪達斯、安德瑪(UnderArmour)、NewBalance紛紛推出了自己的3D打印鞋。但真正在售的則是阿迪達斯和安德瑪。
2016年12月15日,阿迪達斯在巴西里約奧運會期間推出的3D打印跑鞋3DRunner正式發售。3DRunner是阿迪達斯根據其已經推出的另一款超級跑鞋UltraBoost設計的,鞋身表面采用了Primeknit織物,中底、鏤空鞋底和后跟則是3D打印的杰作,整體看上去科技感十足。作為限量款,鞋子的價格高達333美元,僅在位于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和日本東京的旗艦店有售。
作為后起之秀,安德瑪是在去年3月展示了其首款限量版3D打印高性能訓練鞋——UAArchitech。這雙訓練鞋擁有一個3D打印的中底和3DClutchFit鞋面。一年后,這家公司又迅速推出了一款可以銷售的鞋子。據悉,這款名為Futurist(未來主義者)的鞋子已經于今年3月底在官方網站和品牌指定門店正式發售,定價為300美元。
同匹克一樣,上述幾個品牌的3D打印鞋的價位明顯要高于品牌本身的普通產品,且無法做到量產,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搭配的生產技術尚未成熟,也無法達到大量生產的規模。而由于無法量產,導致成本偏高,所以我們看到的售價動輒一兩千元一雙,高于普通鞋子的售價。
不過,好的方面是,這一新技術會為傳統行業帶來不一樣的新氣象,至少是一種未來的展望。
銳步在3D制鞋領域的相關負責人就指出,在過去30年,鞋類制造技術基本上沒什么大的變化。每家品牌的每一只鞋子都是通過模具制造的——這是一個昂貴而耗時的過程。但如今這些新的工藝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鞋子的制造方式,創造一種無需模具的新方法,打開了全新的可能性。
相對于傳統的制鞋工藝,3D技術可以省去不少麻煩。比如,傳統制作中,一個鞋釘板往往需要大小不同的幾個注塑模具,所有的花費高達數千美元。而這些模具通常每年都會報廢或更換。此外在人工上,也會省去不少。阿迪達斯方面在2013年的時候就表示,傳統制作模型需要12個技術人員手工制作,使用3D打印不超過兩個人就能完成。3D打印機已經大幅減少了評估一個新的原型的時間,以前需要四到六周,現在只要一至兩天。
由此可見,3D打印技術大大釋放了設計的想象力和創造的可能性。好消息是,阿迪達斯宣稱其3D鞋當前的生產目標是2017年底之前達到5000雙,2018年底之前達到10萬雙。且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這個數字會迅速提高,最終達到數百萬。量產無疑可以降低售價,但具體如何還有待觀察。
更多資訊請關注印刷包裝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