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達智能制造3D產業基地合作說明會在泰達雙創示范區舉行,從世界500強之一的施耐德電氣,到國內知名高端家具制造商美克美家都有參會。最近兩年,以3D打印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在濱海新區密集舉行,每場活動都能吸引大量新區企業關注。新區企業為何對3D打印顯示出如此濃厚的熱情?它又會給制造業帶來怎樣的改變?記者這就帶你領略3D打印的魅力。
產業風暴來襲
3D打印,從1986年,美國科學家開發出首臺商業3D打印機算起,它已經走過31年的商業應用歷史。
記者在新區一家3D打印機生產企業內,見到了一臺面向普通用戶的桌面3D打印機,它的體積只比家用微波爐略大,凈重在15公斤左右。和普通打印機使用墨水不同,這臺3D打印機使用的耗材是一種塑料絲。而不同用途的3D打印機,耗材也不盡相同,從金屬到陶瓷、石膏都可以成為3D打印耗材。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3D打印產業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根據行業機構預測,我國3D打印市場的規模,有望在明年達到200億元,而在2015年這一市場的規模還只有78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3D打印市場的快速升溫,首先得益于它為企業發展創造的成本優勢,3D打印可以幫助企業在制造成品或者樣品過程中,節省90%甚至更多的時間。此外,近年來,普及型的3D打印機售價也在快速下調,下調幅度也同樣在90%以上。
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即將在今年下半年建成投用的濱海新區文化中心,以其獨具匠心的設計贏得各方好評。在這一重大項目的建設中,3D打印便派上了用場。"文化中心有一組傘型鋼結構,為了方便向施工人員講解焊接工藝,我們用3D打印,制作了一個1∶50的模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新區首次在建設項目中運用到3D打印技術。
除了重大工程,新區市民也可以享受3D打印帶來的新體驗。早在2014年,新區便迎來本市首家3D造像館。在這里通過專門的3D掃描儀,對客戶進行全身掃描,然后再利用電腦建立數字模型,之后借助3D打印機,便可以制作出栩栩如生的3D造像產品,價格最低只需要幾百元。
除了上述領域,制造業是新區3D打印應用的主戰場。2015年,天津開發區便圍繞企業需求,建立開發區高端智能裝備輔助研發服務平臺(一期),該平臺內專門設置了一個3D打印創新服務中心,幫助創新企業實現被加工產品計算機輔助設計、模擬仿真,以及單件(小批量)產品生產加工、快速成型。
記者從開發區了解到,下一步,開發區還計劃聯合3D打印行業企業和區域內應用企業,共同打造泰達智能制造3D產業基地。據介紹,該基地將依托企業、政府等各方優勢資源,利用云平臺等工具,把"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與3D打印緊密結合起來,將3D打印產業打造成為泰達智能制造領域的示范性產業,服務于京津冀乃至整個華北地區的制造、醫療、汽車等產業,從而真正實現創新變革與產業升級。
據本市相關部門估算,目前本市已有數百家企業在產品設計、模型開發中應用3D打印技術。新區相關服務企業負責人表示,最近幾年,他們和新區創新企業合作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產品研發、樣品試制過程中,使用3D打印技術。對于一些產品創新,3D打印能夠幫助企業縮短研發周期達數月。
新區聚集行業創新企業
作為長于制造業的新區,除了為3D打印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市場,濱海新區更吸引了一批行業企業在此創新發展,打造自主創新產品。記者了解到,目前天津開發區、空港經濟區、天津高新區等新區多個功能區內均有3D打印機制造企業,實現產品突破。
坐落于高新區的天津微深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經發布了五款3D打印機產品,既有能夠放置在桌面上的小型化產品,也有高達2米的專業級產品。該公司還自主研發了國內首臺生物植入物3D打印機,可將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材料快速制成特定形狀的生物植入物,除了解決傳統技術下生物植入物經常會遇到的成型難題,植入物還可以根據治療需要,實現被人體吸收的功能。
在中國航天科工三院8358所,圍繞3D打印機的研發不再局限于國內一般廠商聚焦的家用型產品,從中等精度的商用型3D打印機,到高端工業型3D打印機,該所均有突破。目前,圍繞3D打印,本市科研單位已形成一定的科研基礎,如天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天津高端研究院、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8358所等一批高校及科研院所相繼開展了3D打印技術攻關。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本市3D打印人才的培育已經囊括了從創新端到應用端的關鍵領域。就在本月,本市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生便在新加坡2017第5屆國際3D打印大賽上,囊括了大賽最高獎。
3D打印產業作為本市智能制造科技重大專項中重點扶持的產業方向之一,目前產業規模已達5億元。未來,在產業應用和研發的相互推動下,以新區企業為代表的本市3D打印產業,將迎來更快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智能制造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