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兩者都共同彰顯了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在智能制造的大浪潮下,大型企業順勢而為,中小企業也借勢轉型,然而兩者相較之下,中小企業的“智造”之路似乎要難走得多。
中小企業轉型沒那么簡單
當下,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的動機呈現兩級分化的趨勢,部分企業受制于采購商產品質量追溯的指標,不得不轉,部分企業致力于提高效益擴大市場的目標,因利而轉,但無論怎樣,企業都要思考以下幾個層面的困難。
一、技術困難
中小企業普遍信息化、自動化基礎較為薄弱,而現階段提供智能制造轉型服務的多為軟件或硬件服務商,轉型升級的方案亦多圍繞最新產品與企業的業務融合為主,在此過程中企業多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很少進行針對內需自上而下的全局規劃。
二、資金困難
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度遠高于大型企業,而智能化轉型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在難以利用資金杠桿和借助專項扶持的基礎上,純靠企業自身的資本投入幾乎難以為繼。而中小企業家又普遍缺乏資本運作的想法和意識,這便是信息化、自動化浪潮之后,多數企業依然原地踏步的主因。反觀資本一方,在發展前景受限、抵押物資匱乏的情況下,也很難找到資本進駐的可能,久而久之兩者便形成了惡性循環,打破平衡在于培育并放大核心競爭能力,而非一味地抱殘守缺。
三、人員困難
中小企業因歷史發展原因,多位于2-4線城市或1線城市的郊區,管理偏向粗放式,人員多以低技術難度的熟練工種居多,在中國人口紅利喪失的今天,企業迫切需要智能化轉型解決招工難的問題,但殊不知人員缺口并未消失,而是晉升為人才的缺口,智能化的企業需要管理、技術等多方面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順利運轉,并非一套軟/硬件包打天下,可行之解在于內訓而非外招。
“內外夾擊”中生存
調查顯示,中國是最大的機床消費國,占世界機床消費總量的1/4,由于國內生產的機床依然難以滿足目前我國的市場需求,特別是對高端機床的需求,高要求對國內機床制造的中小企業產生極大沖擊,中小企業處在海外企業與國內大型企業的夾縫之中,發展速度開始放緩。
據了解,山東滕州素有“全國中小機床之都”之稱,聚集機床制造企業700余家,是機床行業密集度最高的區域,占據占據我國機床行業的半壁江山。國內機床行業發展呈現下行趨勢,競爭壓力逐漸增大,滕州中小機床企業在市場的沖擊下首當其沖。
誠輝數控機床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總在談到該事情時則表達出另一種觀點,他認為“船小好調頭”,中小企業在規模和品牌方面的劣勢并非是企業的致命點,面對危機中小企業可能更容易應對,反而一些大型企業在危機來臨時遭受面頂之災,靈活成為中小企業應對市場的很大優勢。中小企業組織結構簡單,對接流暢,辦事效率遠高于大型企業,在接到一個訂單之后不需要通過多次溝通和人員協調,可以盡快進去工作狀態也是其競爭優勢之一。
“見招拆招”有妙計
既然中小企業在國內大型企業和國外市場的夾縫里生存艱難,那么我們就要想方設法改變這一尷尬局面。由此,如何解決技術、人員、資金等方面多重風險,就是中小企業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具體執行方面,就是要練內功。這里又分三個方面:硬件、軟件和管理。
首先是硬件。硬件是基礎,所有的價值最終是體現在設備輸出的產品上,所有其他的工作也是依附在設備上的。所以設備不能太落后,至少要保證,生產設備要可以大量生產出符合技術要求的產品。硬件方面,除了生產設備之外,還有數據信息采集、處理設備,待物聯網技術成熟后與其對接使用。這些設備包括傳感器、數據分析儀等設備,這些是極其重要的,決定在將來的商業戰場上你有沒有入場的資格。
其次是軟件。因為利用的不好,很多企業并不看重,或者說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一般而言,很多企業并不了解軟件如何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只是知道有好處,在軟件推廣的大環境下,跟著潮流走而已。這里有兩點被忽視掉了,第一,軟件對工作的助力作用被大大低估,尤其是有關數據和信息的采集和處理方面;第二,很多公司只是配備上軟件就完成了,殊不知,軟件是一個系統工程,軟件能起多大的作用,取決于使用它的人,使用的人有沒有專業的知識,受沒受過軟件的系統性培訓,以及軟件所在的大環境中與其對接的其他方面的配套情況,與軟件的銜接是否順暢。
最后是管理。在初創企業,由于事情繁多,人員很少,所以各個員工的自主權相對較大,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任務。一旦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開始完善制度,進入標準化階段,企業將規章流程奉為圭臬,常常造成無論員工的想法多么的新意,對解決問題有多么高效,但是,員工沒有說話的權利,員工更像是執行任務的工具。我不否認規章與流程的必要性,但在向大企業學習規章流程的過程中,不要只重形式,不看本質。規章流程保證了很多事情不出問題,但同時也僵化了組織,限制了效率、抑制了員工智力資源的使用。大企業本身有了人力資源和市場規模的相對優勢,所以解決他所面對的問題,規章與流程更為重要,且他的規模優勢可以抵消一部分低效的流程。但是中小企業所面對的問題肯定和大企業是不同的,且沒有大企業的優勢。在這樣的條件下,硬生生的去學,并美其名曰學先進,顯然是捆住了自己的手腳。中小企業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更靈活,更快速。莫要丟失、莫要丟失。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有問題,那我們就要正視問題,迎難而上。中小企業雖然比不上大企業占據那么多優勢,但也有自己的發展特點,如何正確發揮自身的長處,克服困難,才是中小企業最應思考的現實情況。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本文由中國傳動網整理發布,部分資料來源于工控網、中新網、e-works、新華網)